美國喬治亞州一位20歲的幸運兒伯奇在去年11月獲得了43.4萬美元的彩票大獎,但他沒想到因此招來橫禍。伯奇近日遭到入室搶劫,被歹徒殘忍殺害。報道稱,就在伯奇獲得大獎后兩個月,一伙蒙面歹徒侵入其家中搶劫,并將他殺害。盡管據伯奇女友回憶,當時只有3名歹徒闖入家中,但警方最后逮捕了7人。這7名嫌犯均面臨謀殺、持槍搶劫等罪名的指控。 中大獎反而惹來麻煩并非個例 其實,美國這位20歲的小伙子并非第一個因中彩票而招致不幸的人。2012年6月,一名芝加哥樂透中獎者贏得了100萬美元,一個月后,這名男子離奇地因氰化物中毒身亡,最后這名男子的遺孀獲得了42.4萬美元的一次性獎金。1998年,一名男子獲得1620萬美元獎金后被親戚買兇殺害。 而國內也發生過中獎人的中獎信息因為各種原因傳出去之后,惹來不少麻煩的事情。2008年9月,在福建泉州打工的熊某中了福彩一等獎367.8萬元。看到自己的彩票中獎,熊某心里樂開了花兒,但他沒有敢向外人透露,10月6日,在兩位親兄弟的保護下,他神色平靜地走進了福彩中心兌獎。雖然領獎時低調,但是看著幾個要好的工友,熊某還是把自己中獎的消息說給了要好的朋友。并把2萬多元分發給了幾位要好的工友,請他們吃飯。 這一透露,讓熊某遇到了麻煩,來叫他請客的人越來越多,一部分甚至要借錢。請客吃飯不是問題,讓熊某擔心的是,消息透露后,怕被別人搶劫或者綁架。在上門的人越來越多后,熊某甚至連上班的心情都沒有了,最后被逼回貴州老家。回到老家后,熊某并沒有過上平靜的生活。買彩票中大獎的消息被熟人從泉州傳回了老家,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整個老家都知道了熊某在泉州成了百萬富翁。 熊某的真實生活暴露在公眾的視野中,家里的情況成為人們飯后的談資。反正都讓大家知道了,性格豪爽的熊某也沒有把其當一回事了。發財后,回家的當天,他就宴請了好幾個要好的朋友,并承諾殺兩頭牛請全村人吃飯。 這時,困擾也開始了,先是周圍的親戚朋友前來祝賀,緊接著幾年不見的表親找來借錢,甚至有鄰居家待業的小混混公然來找熊某要點兒“零花錢”。一開始,他也三千五千地爽快滿足,但隨著借錢人越來越多,他不知道怎么應對了。一家人的生活完全被攪亂了,從開始的狂喜,繼而擔心、憂郁、焦慮,各種各樣的關系要處理,形形色色的人物要應付,面對這種紛亂復雜的局面,熊某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借錢人最多的時候,甚至排成隊。”面對這種困擾,抵擋不過的熊某只好隱匿起來。 國內匿名領獎實為保護中獎者 實際上,關于是否公開中獎者信息的問題,一直都有爭論。在我國,為了規范彩票市場發展,保護彩票參與者的合法權益,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彩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于2009年7月1日起施行。其第三章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彩票發行機構、彩票銷售機構、彩票代銷者以及其他因職務或者業務便利知悉彩票中獎者個人信息的人員,應當對彩票中獎者個人信息予以保密。如有泄露彩票中獎者個人信息的,將依法給予處分。 其實一直有人提出質疑,認為公眾對彩票兌獎應有知情權,各方就應該公布大獎得主的真實身份和資料,甚至還應該讓大獎得主公開真面目,由此,也引發了一場彩票兌獎中隱私權與知情權孰重孰輕的爭論。 直到“條例”的出臺,才明確告訴世人,什么人中了大獎不屬于政府信息,與公眾的知情權無關,大獎得主的安全才是最為重要。因此,對于國內中獎者是否應該露真容領獎的爭論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因為,國內目前匿名領獎規定的實際目的,正是為了保護中獎者不受到傷害,讓中獎者的幸運不被打擾。 羊城晚報記者安穎 |
相關閱讀:
- [ 04-05]阿吉太時裝周獲“最具年度跨界突破大獎”
- [ 04-04]大樂透又爆4注989萬頭獎 廈門彩民12元擒千萬大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