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積金"池子"見底 受多重因素相互疊加影響
2016-04-06 07:08:36?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多重因素相互疊加 住房公積金“池子”見底 ■本報見習記者 杜雨萌 近期,隨著國內樓市普漲格局的確定,各地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也紛紛出現“吃緊”現象。據了解,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南京、蘇州等地公布了2015年住房公積金的年度報告。對于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出現同比上漲的原因,業內專家認為,這與公積金資源的使用門檻較低、市場交易活躍等因素有關系。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梳理發現,自房地產市場于去年下半年回暖以來,不僅房價與銷售量價齊升,公積金貸款個人貸款比例也在大幅增長。其中,北京地區全年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848.86億元,涉及住房101367套,回收貸款228.98億元,同比增長175.6%、105.6%、54.0%,貸款支持住房套數、發放金額、回收金額均創歷史新高。 南京住房公積金2015年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南京住房公積金個貸比高達104.58%。除此之外,蘇州住房公積金2015年度報告也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其公積金資金運用率達99.43%,而市區公積金資金運用率則創出高達117.04%的歷史高點。也就是說,蘇州市區公積金放貸資金超過了歸集資金,歸集的資金已經不夠放款。 值得注意的是,身為二線城市的鄭州在去年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也已達到4.07萬筆、142.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9%、75.6%。其中,個人住房貸款率為86.7%,比上年同期增加17.4個百分點。 “從公積金過度使用的情況來看,國家房屋銀行的建立迫在眉睫。”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積金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公積金貸款上限問題以及額度問題。公積金作為職工互助基金,資金來源單一,很難完全取代其他國家房屋銀行的作用。 張大偉認為,雖然一線城市還未出現二線城市排隊等額度的問題,但隨著貸款額和提取額超過繳存額、放貸資金超過歸集資金等現象持續存在后,很可能使得公積金這一貸款工具作用被降低,進而影響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
相關閱讀:
- [ 04-01][反饋]長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回復網友貸款疑問
- [ 03-31]郵儲銀行個人住房貸款 幫榕城市民安家住房
- [ 03-31]莆田市住房公積金2015年年度報告:資金運用率105.41%
- [ 03-31]下月15日起 福州住房公積金將暫停“商轉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