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6日1時38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衛星,將利用中國成熟的返回式衛星技術,在軌道上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環境完成19項科學實驗。其中,衛星的回收艙將在軌飛行若干天后返回地球。中新社記者張素 攝 中新社甘肅酒泉4月6日電 題:十年磨“十號”——中國成功發射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側記 中新社記者 張素 6日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春寒料峭。一顆“新星”搭乘一支“利箭”呼嘯而去。 接下來的半個月,“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好比一所“流動實驗室”,將在距離地球數百千米外的高空邊飛行、邊實驗。 火箭騰空的剎那,“實踐十號”衛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心緒難平。為這一刻,他等了近10年。 以1971年3月成功發射的“實踐一號”為開端,中國的“實踐”系列衛星次第沖天、陣容強大。但在“實踐十號”以前,“實踐十一號”“實踐十二號”均已登臺亮相。 “我們為‘實踐十號’準備了10年。”胡文瑞說,“實踐十號”的總體負責者一度更換。最終,科學家們從200余項科學申請里遴選出19個科學實驗載荷,等待去太空“實踐”。 同樣等待了10年的,還有衛星系統及衛星平臺的研制者,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的專家。 “我們已有10年沒有把返回式衛星送上太空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究員、“實踐十號”工程總設計師唐伯昶慨嘆。 唐伯昶說,返回式衛星曾是開創中國航天遙感事業先河的“功勛星”。在空間信息技術還不太發達的時候,必須采用“相機上天拍照、返回獲取資料”的方式。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他們累計研制了涵蓋普查、攝影測繪、詳查及空間育種等方面的6型24顆衛星。 隨著中國在天地間建起“信息高速路”,返回式衛星發展式微。最近一次發射是2006年時的“實踐八號”。 “十年磨一劍”。唐伯昶興致勃勃地說起“實踐十號”的創新點,比如采用小發動機作為推進系統的推力器,改用國際接軌的數據管理系統,增設流體回路控溫技術,使溫度在700攝氏度的控件材料實驗設備與溫度僅有36攝氏度左右的生命科學實驗設備“和諧共處”。 他們說,返回式衛星成為空間科學目標賴以實現的平臺,依托空間科學目標,返回式衛星“煥發新春”。 如今,“實踐十號”順利入軌,科學實驗“好戲連臺”,一批科研成果或將由此產生。十余天后,回收艙段將攜帶部分實驗樣品重返地球,著陸場預定區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那片廣袤的土地,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而聞名。 “實踐十號”將研究并揭示微重力和空間輻射條件下的物質運動及生命運動規律。此前,中國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已在浩渺宇宙捕捉高能粒子。此后,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和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將在2016年陸續出發。 中國的空間科學衛星,與不斷突破的航天技術,正在九霄云外共同譜寫“航天強國夢”。(完) |
相關閱讀:
- [ 04-06]中國“實踐十號”衛星將進行兩項國際科學實驗合作
- [ 04-01]美軍未來武器設想:衛星能躲導彈 陸海空無人化
- [ 03-31]韓媒:韓對朝間諜衛星項目將上馬 可監視朝全境
- [ 03-30]衛星地圖曝光臺軍秘密機場? 臺官方否認
- [ 03-30]衛星地圖曝光兩處臺軍秘密機場? 臺官方否認(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