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甘肅酒泉4月6日電 (記者 張素)繼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2015年12月成功發射,中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于4月6日成功發射。至此,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立項研究的4顆科學衛星“進程過半”。 據統計,國際共有5000多項空間科學實驗項目,中國只占100項左右,中國的空間科學研究依賴對他國公開數據的二次分析,年均投入也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空間局等相差甚遠。 “中國已經成為航天大國,要向航天強國轉變,就不能沒有空間科學衛星。要想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也必須要有創新能力。”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說。為此,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于2011年1月11日正式啟動,包括4顆科學衛星工程任務的研制,同時部署了空間科學背景型號和空間科學預先研究,為下一個五年計劃及更長遠的空間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5年12月17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首發星“悟空”成功發射,并于2016年3月17日順利交付用戶。截至3月17日,“悟空”在軌飛行92天共探測到4.6億個宇宙高能粒子,所獲數據有力支撐了科學家開展分析研究。 吳季表示,“實踐十號”將極大地提高中國微重力科學及空間生命科學研究的整體水平,為未來空間環境的開發利用提供創新知識,對促進中國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吳季介紹,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和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將于2016年下半年相繼發射,爭取在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超大質量黑洞等空間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科學成果,“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各項工作均在穩步推進”。 記者還獲悉,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已遴選并支持了8個背景型號項目,為未來5到10年空間科學衛星做好準備。其中,中歐聯合空間科學衛星任務“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計劃”、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等已開展科學目標凝練、探測方案優化和關鍵技術攻關等工作,并經過了國際論證。(完) |
相關閱讀:
- [ 04-06]中國“實踐十號”衛星將進行兩項國際科學實驗合作
- [ 04-01]美軍未來武器設想:衛星能躲導彈 陸海空無人化
- [ 03-31]韓媒:韓對朝間諜衛星項目將上馬 可監視朝全境
- [ 03-30]衛星地圖曝光臺軍秘密機場? 臺官方否認
- [ 03-30]衛星地圖曝光兩處臺軍秘密機場? 臺官方否認(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