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空間環境對家蠶發育的影響與變異機理的研究 長期微重力狀態、空間輻射、超真空等不同于地面的因素對動物生命活動是否產生影響,以及影響的程度和機理都是人們迫切需要了解的問題。 已有研究表明空間環境能夠誘變家蠶。但是,誘變過程中哪些基因發生了變化,蛋白的種類和豐度都是未知因素。這一實驗在空間連續培養家蠶胚胎12天,研究空間條件下家蠶胚胎基因表達的特征,并將這些研究結果和方法推廣到其他的生物研究之中。 7、微重力下細胞間相互作用的物質輸運規律研究 科學家已發現進行空間活動的宇航員有骨質流失、肌肉萎縮、免疫功能下降和心血管系統異常等一系列生理改變,足以影響宇航員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尤其是長期飛行,甚至可能引起不可逆的變化。這一實驗將為了解宇航員空間生理變化的機理,并為尋找應對措施提供科學與技術支撐。 8、空間微重力條件下光周期誘導高等植物開花的分子機理研究 當地球植物飛向太空后,晝夜不再是24小時周期,也不再有四季的變化,如國際空間站上每24小時中有16次的日出與日落,也沒有了重力,植物沒有上下方向。那么,植物的生長發育和代謝活動會有怎樣的變化?其內在的遺傳機制會怎樣適應地球上從未有過的微重力新環境?國內外在空間已進行了多次的植物生長試驗,但還并沒有完全闡明微重力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尤其對于微重力條件下光周期誘導開花途徑,目前尚未見報道。 這一研究將從一個全新角度為認識重力在高等植物開花調控中的作用機制提供重要依據。實驗在國際上首次使用在軌微重力條件下熱激啟動基因表達并通過實時熒光圖像觀察的方法與技術。所得數據將應用于載人航天受控生命生態支持系統的設計,并為空間植物培養提供理論依據。 9、微重力植物生物學效應及其微重力信號轉導研究 實驗將為培育適宜空間栽培的轉基因植物新品種尋找線索。 10、微重力下煤燃燒及其污染物生成特性研究 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中占很高的比例,帶來較大的污染。在微重力環境下,觀察煤炭燃燒和污染物生成的基本規律,有望獲得一些地面無法得到的基礎數據,發展更完善的煤燃燒理論和模型,幫助人類更好地利用煤炭資源。 |
相關閱讀:
- [ 04-06]中國“實踐十號”衛星將進行兩項國際科學實驗合作
- [ 04-01]美軍未來武器設想:衛星能躲導彈 陸海空無人化
- [ 03-31]韓媒:韓對朝間諜衛星項目將上馬 可監視朝全境
- [ 03-30]衛星地圖曝光兩處臺軍秘密機場? 臺官方否認(圖)
- [ 03-30]衛星地圖曝光臺軍秘密機場? 臺官方否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