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科學實驗獨具創新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空間科學衛星工程常務副總指揮吳季介紹,實踐十號是世界上單次搭載空間實驗項目最多的衛星。科學家利用衛星留軌艙和回收艙,開展涉及微重力流體物理、微重力燃燒、空間材料科學、空間輻射效應、重力生物效應、空間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多項空間科學實驗,揭示微重力條件和空間輻射條件下的物質運動及生命活動規律。 “中國要想創新驅動發展,必須有知識。目前在空間科學領域,中國還只是知識的使用國。實踐十號將極大地提高中國微重力科學及空間生命科學研究的整體水平,為未來空間環境的開發利用提供創新知識,對促進中國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吳季說。 實踐十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說:“實踐十號上開展的科學實驗都是全新探索,都是國外沒有開展過的,每項實驗都具有創新性和很強的科學研究價值,將孕育學術上重大問題的突破。”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實踐十號衛星總指揮邱家穩介紹,實踐十號緊密圍繞有關能源、農業和健康等領域國家科技戰略目標,結合航天器防火等關鍵技術需求,促進地面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術發展和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取得突破,對于推動中國空間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開辟太空實驗場 實踐十號是中國第25顆返回式衛星,也是首顆大規模實施空間微重力實驗的衛星。 專家介紹,地球上的物理現象,都受到地球重力的制約,比如浮力、沉降、壓力梯度等。在微重力環境下,在地面上被重力掩蓋的因素就開始變得重要,因此,微重力環境能觀察到很多地球上不可能觀測到的獨特現象。 中國將于2020年前后建成空間站,屆時空間站上可以做很多微重力實驗。那么科學家為何還要在返回式衛星上做實驗? 胡文瑞解釋,在空間站上做實驗的優勢包括時間長、可以人為控制等,但殘余重力的干擾可能給實驗結果帶來影響。實踐十號衛星是專門為科學而設計的衛星,可為實驗提供比空間站更低的重力,對一些實驗更加有利。 同時,在返回式衛星上做實驗機動性更好。一些實驗樣本希望裝到衛星上的時間離發射越近越好,例如這次實驗中的干細胞、骨髓樣品、胚胎等是在發射前幾個小時才裝入衛星。并且,在實驗結束后,樣品能隨返回艙盡快回收,取出分析。 此外,實踐十號既有返回艙還有留軌艙,一些空間站上不敢做的實驗,例如燃燒實驗,就可利用留軌艙來完成。 “返回式衛星既是對空間站的補充,也能發揮空間站不可代替的功能。”胡文瑞說。 實踐十號科學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康琦說,利用返回式衛星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實驗環境好、微重力水平高、風險小、成本低,一次飛行可提供較多的實驗機會,特別有利于開展國際合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空間實驗手段。 據悉,歐洲空間局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參與了實踐十號上的部分實驗研究。 |
相關閱讀:
- [ 04-01]美軍未來武器設想:衛星能躲導彈 陸海空無人化
- [ 04-06]中國“實踐十號”衛星將進行兩項國際科學實驗合作
- [ 03-30]衛星地圖曝光臺軍秘密機場? 臺官方否認
- [ 03-30]衛星地圖曝光兩處臺軍秘密機場? 臺官方否認(圖)
- [ 03-30]中國成功發射第二十二顆北斗導航衛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