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酒泉4月6日新媒體專電(記者 喻菲 王聰榮啟涵)人類未來能否離開地球,穿越漫漫星際,在宇宙中長期生存?
人類能否到太空中去繁衍后代?在太空誕生的人會是什么樣?
宇宙飛船著了火怎么辦?
在沒了晝夜之分、四季之分、上下之分的太空中,地球之花還會按故鄉的時間綻放嗎?會有別樣的美嗎?會結出與地球上不同的種子嗎?
……
現在要回答這些問題也許還為時尚早,但中國科學家未來兩周在太空中開展的19個新奇又有趣的實驗,能幫助積累和增進相關的知識。
6日凌晨,在位于中國西北戈壁灘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實踐十號衛星送入太空。
這顆返回式衛星攜帶了等待開花的水稻、擬南芥,體態輕盈的果蠅,上千只蠶卵(其中一部分將在太空中孵化),細小的線蟲,小鼠的胚胎……經過太空旅行后,這些“乘客”將隨衛星返回艙重返地球,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幫助科學家揭示微重力環境和空間輻射對生命的影響。
中國科學家還準備在實踐十號這個臨時搭建在太空的實驗室里,“燒上幾把火”;觀察液滴如何蒸發,以及沸騰的液體中冒出的泡泡……
除了尋找人類未來宇宙生存之法,實踐十號的科學實驗也將有助于人類更好地在地球上生活,例如:更高效地開采石油;減少燃煤污染;在太空制造地球上造不出來的材料。
空間科學實驗獨具創新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空間科學衛星工程常務副總指揮吳季介紹,實踐十號是世界上單次搭載空間實驗項目最多的衛星。科學家利用衛星留軌艙和回收艙,開展涉及微重力流體物理、微重力燃燒、空間材料科學、空間輻射效應、重力生物效應、空間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多項空間科學實驗,揭示微重力條件和空間輻射條件下的物質運動及生命活動規律。
“中國要想創新驅動發展,必須有知識。目前在空間科學領域,中國還只是知識的使用國。實踐十號將極大地提高中國微重力科學及空間生命科學研究的整體水平,為未來空間環境的開發利用提供創新知識,對促進中國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眳羌菊f。
實踐十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說:“實踐十號上開展的科學實驗都是全新探索,都是國外沒有開展過的,每項實驗都具有創新性和很強的科學研究價值,將孕育學術上重大問題的突破?!?/p>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實踐十號衛星總指揮邱家穩介紹,實踐十號緊密圍繞有關能源、農業和健康等領域國家科技戰略目標,結合航天器防火等關鍵技術需求,促進地面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術發展和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取得突破,對于推動中國空間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開辟太空實驗場
實踐十號是中國第25顆返回式衛星,也是首顆大規模實施空間微重力實驗的衛星。
專家介紹,地球上的物理現象,都受到地球重力的制約,比如浮力、沉降、壓力梯度等。在微重力環境下,在地面上被重力掩蓋的因素就開始變得重要,因此,微重力環境能觀察到很多地球上不可能觀測到的獨特現象。
中國將于2020年前后建成空間站,屆時空間站上可以做很多微重力實驗。那么科學家為何還要在返回式衛星上做實驗?
胡文瑞解釋,在空間站上做實驗的優勢包括時間長、可以人為控制等,但殘余重力的干擾可能給實驗結果帶來影響。實踐十號衛星是專門為科學而設計的衛星,可為實驗提供比空間站更低的重力,對一些實驗更加有利。
同時,在返回式衛星上做實驗機動性更好。一些實驗樣本希望裝到衛星上的時間離發射越近越好,例如這次實驗中的干細胞、骨髓樣品、胚胎等是在發射前幾個小時才裝入衛星。并且,在實驗結束后,樣品能隨返回艙盡快回收,取出分析。
此外,實踐十號既有返回艙還有留軌艙,一些空間站上不敢做的實驗,例如燃燒實驗,就可利用留軌艙來完成。
“返回式衛星既是對空間站的補充,也能發揮空間站不可代替的功能。”胡文瑞說。
實踐十號科學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康琦說,利用返回式衛星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實驗環境好、微重力水平高、風險小、成本低,一次飛行可提供較多的實驗機會,特別有利于開展國際合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空間實驗手段。
據悉,歐洲空間局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參與了實踐十號上的部分實驗研究。
實踐十號衛星總設計師趙會光介紹,中國是繼美國、俄羅斯之外第三個掌握返回式衛星技術的國家。實踐十號衛星是利用中國成熟的返回式衛星技術,開展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研究的高效、短期、綜合空間實驗平臺。實踐十號將完成六大領域和19項科學實驗,其中8項流體物理試驗在衛星留軌艙中進行,其他11項科學試驗在回收艙中進行。
他說,返回式衛星有著獨特的優勢,不少生物實驗、生命科學實驗和科學搭載實驗,在軌實驗后都需要返回地面來直接分析資料。此外,樣本在太空停留時間不能太長,而要在未來空間站進行,返回一次時間較長,所以這種短期、需實物的實驗用返回式衛星非常合適。
時隔11年中國再發返回式衛星
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長二丁運載火箭是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專門為發射返回式衛星研制的。
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實踐十號運載系統總指揮談學軍介紹,這次發射實踐十號距離長二丁上一次發射返回式衛星已相隔11年。中國之前研制的返回式衛星回收點都在四川中部遂寧山區,因為當時那里人口和城鎮相對較少。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遂寧山區人員密度增大,為保護當地百姓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同時也為了方便衛星搜尋回收,實踐十號的回收點在去年改為內蒙古四子王旗。
“因此,火箭的整體參數也根據這一變化做了相應調整。此外,為了在發射前為裝載生物樣品預留時間,火箭燃料加注的時間也提前了?!闭剬W軍說。
到目前為止,長征二號丁已經發射了27次,先后將39顆衛星送入太空,保持了百分之百的成功率,贏得“金牌火箭”之稱。實踐十號是長二丁發射的第二顆中國空間科學系列衛星。長二丁去年底成功將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送入太空,今年還將發射中科院研制的量子衛星和碳衛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