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再度展現其艱難、曲折的一面。主要經濟體增速普遍放緩,新興市場受到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和資本外流的沖擊,股市和匯市波動引發投資者恐慌,國際貿易面臨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嚴峻的下行壓力,宏觀經濟政策分化進一步增加了市場預期的不確定性。在這一背景下,一些人試圖將全球經濟的新困局歸咎于中國經濟放緩的拖累,甚至認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和中國進口下降有關、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舉措導致了其他貨幣的競爭性貶值等等。這些觀點的持有者顯然嚴重缺乏對近年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互動影響的客觀認識。 一.中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隨著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相互融合程度的不斷提升,中國經濟越來越多地受到世界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2015年全球經濟復蘇再度放緩、國際市場需求收縮是中國經濟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6年1月的估計,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為3.1%,比2014年降低0.3個百分點,是2010年全球經濟進入復蘇階段以來的最低水平。另外,世界貿易組織(WTO)快報顯示,2015年1—11月,全球貨物貿易進口同比下降了12.8%,也是近年來的最差水平。受其影響,中國的出口2015年減少了656億美元(2591億元人民幣),降幅達到2.8%(按照人民幣計算下降1.8%)。這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的第二次負增長,上次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的2009年。目前,我國GDP的出口依存度仍然達到21%的較高水平,出口下降對國內經濟尤其是工業增長帶來了巨大下行壓力。 盡管如此,中國經濟在2015年的增長率和世界主要經濟體同期表現相比,仍然算得上是不錯的。根據各國日前發布的2015年四季度GDP統計和IMF預測值估算,美國、歐元區和日本2015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是2.4%、1.5%和0.4%;俄羅斯和巴西經濟衰退幅度達3%左右。除了印度仍可能保持7.2%的較高水平之外,主要經濟體增長普遍顯著差于上年。由于中國經濟增長率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5年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將進一步上升,按照現價美元估算可達到13.5%左右。另外2015年中國GDP凈增4650億美元,相當于一年新增了1.5個南非或2.3個越南的經濟總量。 二.中國經濟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 按照世界銀行今年1月6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數據估算,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6.1%,比2014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拉動全球經濟增長達0.625個百分點(按照世界銀行估計全球增長2.4%計算),仍高于美國,居全球第一位。以上分析說明,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雖略有放緩,但仍是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最積極因素,那些認為中國經濟放緩拖累全球經濟的觀點不攻自破。近兩年來,中國在總結前幾年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采取了更具針對性的“精準”調控方式,在結構調整取得一定進展的同時,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為穩定全球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5年,中國也從全球經濟復蘇,尤其是一些國家市場需求較快增長中受益。總體來看,主要國家經濟增速下滑并未結束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全球經濟復蘇進程,跨境投資增長也是助推復蘇的一個積極因素。中國吸收外資保持增長,說明外國投資者仍然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對于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具有良好預期。受國際服務貿易市場需求增長帶動,2015年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增至2882億美元,同比增幅達9.2%;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業管理和咨詢服務、廣告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等高端服務出口增幅高于平均水平,占比上升,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優化升級取得明顯效果。貨物出口方面,面向美國、英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東盟、韓國、南非的出口在整體下降背景下仍然實現不同程度增長。 三.中國進口讓貿易伙伴直接受益 從服務貿易角度看,中國是2015年全球服務進口需求增長的最大貢獻者,中國進口增長為服務貿易出口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增長機會。2015年中國的服務貿易進口同比增加了670億美元,增幅達到18.6%,許多國家從中受益。而按照WTO的統計快報,2015年前10個月,歐盟來自區外的商業服務進口同比減少了480億美元,下降7.4%,日本的商業服務進口同比減少150億美元,下降9.3%。美國同期僅增加了130億美元,增長3.5%,預計全年增長水平也將遠低于中國。 從貨物貿易角度看,2015年,我國初級產品進口金額下降對全部貨物進口額降幅的貢獻率達三分之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是導致我國進口額下降的主要外部原因。實際上,中國進口的大宗商品多數在數量上是增長的。以石油和金屬礦產兩類大宗商品為例,2015年進口金額分別減少1028億美元和450億美元;但從數量看,二者則都在增長,前者進口量同比增加了2700萬噸,增長8.8%,后者進口量同比增加了2000萬噸,增長2.2%。在2015年世界石油等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暴跌的情況下,中國逆勢增長的進口數量是穩定市場預期、抑制價格下滑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樣作為全球原油貿易的主要需求方,美國和日本在2015年的原油進口量都是下降的。 |
相關閱讀:
- [ 04-06]陳新光:中國經濟迎來企穩筑底、市場回暖的春天
- [ 04-06]應對當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 [ 04-06]IMF駐印尼首席代表:中國經濟轉型利好東南亞國家發展
- [ 04-04]中國經濟現積極變化 張立群:一季度增速不會再降
- [ 04-04]美專家認為中國經濟轉型對美國至關重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