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羅斯來說,在當前經濟困難、民眾生活水平下降而又面臨國家杜馬選舉的情況下,政府的工作重點正轉向國內。俄需要改善與西方關系,為國內局勢穩定創造良好外部條件,并推動西方逐漸減輕制裁。出兵敘利亞半年來,俄羅斯既鞏固了巴沙爾政權,確保了其在中東的“戰略支點”,又打破了西方外交孤立,已基本實現兩大戰略目標。其當務之急已非擴大戰線,而是用談判固化既有成果,謀求重啟與西方的關系。 2月美俄斡旋停火后,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的沖突烈度明顯下降。正如克里所言,暴力事件減少了85%至90%,為危機五年來所罕見。敘利亞問題的主基調已從軍事對抗轉向了外交博弈。盡管涉敘各方在許多問題上仍有巨大分歧,但由于美俄在敘問題上有共同需求,且均愿利用自身影響力推動對話,各方有可能達成一定妥協。這將成為美俄自烏克蘭危機以來最重要的合作,有利于雙方關系的改善。 足見,在經歷了“希望”與“失望”的數度轉折以及兩年多的激烈對抗后,當前俄美對雙邊關系都有了新的思考。美國戰略界有人認為,美俄既不應繼續對抗、拒絕合作,也不該幻想雙邊關系的“重啟”或“再重啟”,最合理的是建立“有限伙伴關系”。其內涵在于,美俄不尋求全球層面的協作,而是在敘利亞等擁有共同利益的具體問題上展開務實合作。 這種“有限伙伴關系”確實有可能成為未來美俄關系的新模式。不過,兩國關系的正常化之路才剛剛起步,前景仍不明朗。在敘利亞問題上,雙方目前僅達成原則性共識,未來還有很多細節留待解決,有效約束各自的盟友也非易事。而且,即便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成功合作,烏克蘭仍將是擺在雙方面前的難題,短期內該問題仍難徹底解決。 從更深層次看,近兩年的對抗已使美俄互信幾近破產。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軍事學說》明確將北約、美國作為主要威脅;北約也視俄羅斯為“敵人”,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則稱俄為影響全球穩定的重要因素。烏克蘭危機還導致美俄競相“秀肌肉”:北約在東歐部署快反部隊,啟用多個戰略指揮中心;俄則大搞針對美的軍演,加強在西線的軍力部署。雙方軍事對抗的加劇將使西方與俄羅斯間的安全鴻溝進一步固化,為美俄關系帶來難以彌補的創傷。□ (作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所 陳宇)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