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職崗位不能成“養老崗位” 部分受訪人士認為,“實改虛”現象頻發既是新形勢下干部隊伍的“自我凈化”,也折射出當前干部狀態的一些新動向、新問題,亟須在干部考核體系和干部人事制度建設上加以完善。 首先,要盡快完善對虛職崗位的考核體系。“虛職崗位相對清閑,特別是由局長位置改任主任科員的,新任局長怎么好意思給他派任務、壓擔子?改任虛職后基本上就進入養老狀態了!”一位組工干部說,避免這種現象關鍵還是要完善對虛職崗位的考核體系,用制度去管人。 “虛職崗位人數并不少,以我們鎮為例,全鎮幾十個干部中,就有9個主任科員、十幾個副主任科員,大多數都是按任職年限晉升的,部分干部在職級晉升之后存在安于現狀的現象,如何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現在還找不到有效的辦法。”一位70后的鎮長說,他們鎮的工作主要靠有上進心的年輕人擔擔子。 按照規定,基層正科級干部滿15年可享副處級工資待遇。一些受訪干部表示,基層正科級領導很多都50歲左右,退休之前看不到晉升希望,不如干個虛職,不承擔責任。但就工作能力而言,這部分人往往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在干部考核體系上,要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避免“養老心態”。 其次,要進一步加強不同身份之間干部的流動性,激發干部干事的積極性。當前干部隊伍身份多樣,分行政編制、參公編制和事業編制等,行政編制人員可以轉為參公和事業編制,但是逆向流動則十分困難,這影響了部分參公和事業編制干部的積極性。 “按照相關規定,從參公崗位調到公務員領導崗位需在45歲以下,要有一定的職務或者職級,還要遇到領導職數空編,滿足這些條件的概率是比較小的。”一位在縣委組織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長說,他分管干部工作4年,從參公崗位調到公務員崗位的領導干部只有4人,“一些參公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同志雖很優秀,但是組織上沒有辦法解決。”(半月談記者孫志平 王軍偉) |
相關閱讀:
- [ 11-09]山東一檔案局工作人員盜賣特藏字畫 因崗位沒油水
- [ 07-23]北京人改變“重口味” 減少炒菜“油水”
- [ 04-23]廈一公司5年倒賣1億免稅油 趁外國船靠岸"撈油水"
- [ 04-01]“油水相溶”現場秀 見證博雅產品環保特色受點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