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4月12日電 (記者 張添福)“在我的‘微信運動’排行榜里,我每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12日,家住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昆侖西路的市民李先生,向中新網記者分享互聯網 時代,自己的運動“戰績”。 據中國官方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顯示,國民健康危險因素的影響持續擴大,身體活動不足等處于流行高水平或呈進行性上升趨勢。而另一份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與2010年相比,中國國民身體形態指數出現下降,此與體重超重和肥胖有關,特別是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下降趨勢,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 一年前,為了綠色、健康上下班,李先生棄車改步行,他說,“剛開始難免想偷懶,后面發現‘微信運動’有計步功能,還能在朋友圈排名,就強逼自己每天走完一萬步。” 現在每天兩萬余步的“戰績”,讓李先生贏得不少朋友點贊,還屢次占領多位好友“微信運動”封面,但網友中動輒五六萬步的佳績,還是有點讓他感覺望塵莫及。 互聯網 運動,最讓李先生意外的是,通過“微信運動”的“捐贈步數”,可以兌換公益基金,用來捐助公益項目,目前,他已捐出42萬余步,合計捐款46元人民幣。 李先生說,久而久之,可能形成了某種機制,走不夠一萬步就渾身不舒服,即便走夠,仍感覺意猶未盡,這種互聯網 時代的運動方式,能讓人不上癮嘛! “日行萬步,健走到底。”本月9日至15日,西寧一微信群發起活動,每天最先達到15000步的群友,獎勵小米手環一個。活動吳姓策劃者介紹,群友很踴躍,“這幾天最早七八點就有人完成任務。” 值得注意得是,隨著網絡和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低頭族”屢次引發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熱議。公眾普遍認為,盡管網絡和智能手機能便利生活,但似乎對健康并無裨益,可運動App的出現,卻展現了互聯網 的獨特魅力。 中新網記者了解到,目前在中國大陸,利用互聯網 ,各種運動App,多達百余種,如咕咚、Keep、虎撲跑步、薄荷、樂動力等,保有百萬次甚至千萬次的下載量,日漸成為中國網民運動健身新style。 就職于某公益機構的安徽合肥市民“范范”,與人組建運動小組,打賭一年夜跑一百次,每次五公里起步,“跑完后在‘咕咚’截圖,證明你跑了”。“咕咚”這款超千萬人使用的軟件,不僅可記錄跑步(或走路)時長、速度、距離、軌跡,還可以獲取各類運動咨詢,添加馬拉松、減肥燃脂等訓練計劃,還能報名運動賽事,且為了避免“一個人運動太無聊,(還可)加入運動團,安全有趣不孤單”。 青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授趙永魁評價道,現在借助互聯網 ,開發出了很多運動App,通過互相點贊,排名,能激勵和刺激更多人加入步行等運動健身當中,形成長期參與有氧運動的習慣,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身理念。(完) |
相關閱讀:
- [ 04-12]中國接入互聯網22年主題活動將舉辦 徐靜蕾任推廣大使
- [ 04-12]互聯網專家齊聚廈門開研討會 共探網絡信息安全
- [ 04-12]互聯網金融 欲搭乘“新消費”快車
- [ 04-11]互聯網金融砸了銀行“金飯碗”?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