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一做”系列:習近平為“三不”干部治“病”
2016-04-14 13:55:4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問責刀”和“教育鉗”剜除“不作為” “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領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群眾對一些“太平官”長期尸位素餐反映強烈。 領導干部“不作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該辦不辦,直接損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讓政策空轉,失信于民。其次,該管不管,放任了工作中的瑕疵和漏洞,甚至出現違紀違法亂象。再次,該闖不闖,日復一日,手腳僵化,遇到重大問題,必然手足無措。因此,領導干部“不作為”絕不只是讓工作停滯,更會讓事業蒙受巨大損失。 習近平對“為官不為”的現象十分重視。他曾說,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應該予以嚴肅批評。 與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習近平也曾強調,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氣風發、滿腔熱情干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干一年、兩年、三年還是濤聲依舊,全縣發展面貌沒有變化,每年都是重復昨天的故事。 2014年以來,前后已有數百干部因懶政怠政等不作為典型問題受黨紀政紀處分。同時,審計署也加大了對不作為問題的審計力度。制度正在發力,效果已經顯現。然而,解決“不作為”問題,除了要用問責機制,也需通過教育,從心理上解決問題,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2014年全國兩會,習近平在安徽代表團提出“三嚴三實”的重要論述。對領導干部提出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的要求。習近平也曾強調過,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如果前熱后冷、前緊后松,就會功虧一簣。 因此,中央部署了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不斷地督促著各級領導干部擺正態度,從嚴從實要求自己,以實干為責、以實干為本,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 領導干部的“不善為”是方法層面的問題,“不能為”是能力層面的問題,“不作為”是態度層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在相當一個范圍內存在的,三者之間也并不是孤立的。“不善為”的狀態得不到改變,終將成為“不能為”;而“不能為”長此以往也極易變成“不作為”,為黨的事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要解決“三不”干部的問題,從嚴治黨的力度和步伐必須不斷加大。目前在全黨開展的“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的學習教育活動,其深意就在于使從嚴治黨“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
相關閱讀:
- [ 04-14]福建省直機關“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在福州舉行
- [ 04-14]科學謀劃 精心組織 各地確保“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良好開局
- [ 04-14]如何理解“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經常性教育?
- [ 04-13]國家衛計委直屬機關部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 [ 04-13]“兩學一做”要真學真做常學常做
- [ 04-12]“兩學一做”要真學真做常學常做
- [ 04-12]深刻認識“兩學一做”的重大政治意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