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提文物保護16字方針 展現共產黨人歷史自覺文化自信
2016-04-14 17:02: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4月14日電(萬鵬)“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并身體力行推動保護和搶救文物工作。無論是在國內外考察調研,還是對有關報告的批示,都透露著他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心和重視。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近日,習總書記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對提升文物保護水平提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16字方針。有學者和媒體指出,總書記關于文物保護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為文物工作注入了強大思想動力。 總書記歷來重視文物保護: 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 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承載著這個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代表著這個國家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民族和國家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未來的希望。習近平歷來很重視文物保護。2014年1月2日《河北日報》文章《習近平同志在正定》中曾報道,在河北正定當縣委書記期間,習近平在隆興寺院西側,看到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撰寫的名碑“本命長生祝延碑”上沾滿泥土,缺乏保護,當即找到主管領導,并提出嚴肅批評。習近平說:我們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會愧對后人。 從1985年6月到2002年10月,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不僅提出了許多前瞻性的思想和觀點,并且推動了一系列保護文化遺產的開創性實踐,為延續福建文化的“根”與“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2年1月24日,習近平在《福建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處理好城市建設中八個關系》,高屋建瓴地論述了推進城市建設這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習近平說:“我們認為,保護古城是與發展現代化相一致的,應當把古城的保護、建設和利用有機地結合起來。”2002年4月,時任省長的習近平欣然為福州市知名文物學者、曾任福州市文物局局長的曾意丹所著《福州古厝》一書作序。他在序中寫到:“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有媒體評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就河北正定古城、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哈爾濱731遺址群、遼寧阜新“萬人坑”遺址等文物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讓文物活起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等一系列重要論述,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為文物工作注入了強大思想動力。 |
相關閱讀:
- [ 04-14]習近平為“三不”干部治“病”
- [ 04-14]共享共治 內外統籌 習近平頂層設計保障網絡安全
- [ 04-14]“兩學一做”系列:習近平為“三不”干部治“病”
- [ 04-14]約堡峰會后,習近平如何談中非關系
- [ 04-14]習近平談文物保護工作的三句箴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