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發布:2015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及2015年美國侵犯人權事記
2016-04-14 20:55:48??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李霖 孫靖 |
分享到:
|
三、經濟和社會權利難以有效實現 2015年,美國在經濟和社會權利保障方面缺乏實質性進步,工人為維護工作權利舉行大規模罷工,食物無保障者和無家可歸者數量龐大,公眾健康狀況堪憂。 勞動者的工作權利未能得到有效保障。據半島電視臺美國頻道網站2015年10月6日報道,美國4400萬受雇于私人部門的勞動者無法享受帶薪病假的權利,占私人部門勞動者總數的40%。很多行業出現了大規模的罷工。2015年2月,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肯塔基和華盛頓州9個煉油廠的工人舉行罷工,抗議繁重的加班、不穩定的崗位和危險的工作環境。(注28)2015年4月,230個城市的快餐店職員罷工,以爭取15美元的最低工資;11月,數百個城市的快餐店職員為此再次罷工并示威游行,全美7個主要機場的2000多名工作人員也進行了罷工以抗議過低的工資水平。(注29) 貧富差距懸殊。美國最窮的20%人口的收入僅占全民總收入的3.1%,而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占到51.4%。(注30)官方公布的2014年的貧困人口達到4670萬人。(注31)以特拉華州為例,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由2013年的11.7%上升到了12.5%,其中威爾明頓市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占到了近25%,兒童的貧困率則高達20%左右。美國民眾對社會經濟波動前景感到悲觀,79%的人相信更多人會掉出而不是上升到中產階級行列。(注32) 食物無保障者規模龐大。據英國《衛報》網站2015年11月26日報道,2008至2014年間,美國每年至少有4810萬人被官方認定為“食物無保障者”,包括19.2%有孩子的家庭,這意味著他們的均衡飲食難以保障。(注33)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防治中心評估,每年有4800萬人會患上食源性疾病,其中12.8萬人需要住院治療,3000人因此喪命。(注34)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最新數據,大約五分之一的兒童生活在食品保障不足的家庭。(注35) 數十萬人無家可歸?!督袢彰绹肪W站2015年6月9日報道,美國近幾年住房價格快速上漲,而居民收入卻停滯不前,55%的民眾不得不為住房付出更高代價。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的報告指出,房租和家庭收入之間的差距已經擴大到無法維持的水平。(注36)據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報告,截至2015年11月18日,全國超過56萬人無家可歸,其中包括25%的18歲以下兒童。(注37)以紐約為例,2015年10月共有59568名無家可歸者每天夜里在庇護所里度過,比2005年高出86%,其中包括14361個家庭和23858名兒童。露宿街頭的無家可歸者普遍面臨著缺乏如廁和洗澡場所等問題。(注38)洛杉磯、西雅圖、波特蘭和夏威夷州近年來都曾因無家可歸者增多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注39) 健康權保障不力。據美國政策創新研究所2015年9月18日發表的分析報告,盡管美國國會在2010年就通過了政府提出的醫療改革法案,承諾要建立全民醫保體系,但至今仍有33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注40)美國醫療護理水平在11個發達國家中倒數第1,嬰兒死亡率最高。(注41)全國有超過6200個地方缺乏初級護理醫生。(注42)全國艾滋病感染者超過120萬人,其中八分之一的感染者并不知情。(注43)貧富群體的健康保障存在顯著差異。據法新社2015年10月14日報道,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布朗斯維爾街區近40%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居民新感染艾滋病毒的比率為全紐約的2倍多,人均壽命比曼哈頓金融區的居民少11年。(注44) 藥物濫用致死率再創新高。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防治中心報告顯示,藥物濫用成為當前美國主要的致病原因。藥物濫用致死率1999年至2013年增長了1倍多,從每十萬居民6.0人上升至13.8人。2014年,因藥物濫用造成超過47000人死亡,比2013年增加3018人。在所有藥物濫用中,海洛因濫用尤為突出。2002年至2013年,海洛因過量使用致死人數翻了近兩番,達到8200多人,2014年又猛增至10574人。在海洛因吸食者中,青年和女性增長明顯。與2002年至2004年相比,2011年至2013年吸食海洛因的18至25歲青年人數增長了109%,女性增長了100%。(注45) (注15)《赫芬頓郵報》網站(www.huffingtonpost.com),2015年8月3日。 (注16)《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4月10日。 (注17)美國在線網站(www.aol.com),2015年8月1日;politico網站(www.politico.com),2015年8月1日。 (注18)美國財經博客網(www.zerohedge.com),2015年3月16日。 (注19)《赫芬頓郵報》網站(www.huffingtonpost.com),2015年8月3日。 (注20)《紐約時報》網站(www.nytimes.com),2015年3月22日。 (注21)《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1月16日。 (注22)《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9月22日。 (注23)《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網站(www.usnews.com),2015年8月4日。 (注24)《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3月20日。 (注25)《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www.csmonitor.com),2015年12月13日。 (注26)美聯社網站(www.ap.org),2015年3月13日。 (注27)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edition.cnn.com),2015年2月13日。 (注28) 半島電視臺美國頻道網站(america.aljazeera.com),2015年2月2日,10月6日。 (注29)《思考進步》網站(thinkprogress.org),2015年4月15日;《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11月10日、19日。 (注30)《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10月10日。 (注31) 美國人口普查局報告,見www.census.gov。 (注32)《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6月9日、11月23日。 (注33) 英國《衛報》網站(www.theguardian.com),2015年11月26日。 (注34) 皮尤中心網站(www.pewtrusts.org),2015年12月4日。 (注35) 半島電視臺美國頻道網站(america.aljazeera.com),2015年10月8日。 (注36)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6月9日、7月31日。 (注37) 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報告,見www.hud.gov。 (注38) 皮尤慈善信托組織網站(www.pewtrusts.org),2015年11月11日。 (注39) 伊朗PRESS TV網站(www.presstv.ir),2015年11月20日。 (注40) 美國政策創新研究所網站(www.ipi.org),2015年9月18日。 (注41) 博根項目網站(borgenproject.org),2015年8月23日。 (注42)《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12月12日。 (注43)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edition.cnn.com),2015年12月9日。 (注44) 法新社,2015年10月14日。 (注45)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網站(www.cdc.gov),2015年10月16日、12月29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網站(www.usnews.com),2015年12月18日。 |
相關閱讀:
- [ 03-16]人權問題上,美國政府的邏輯難自洽
- [ 03-16]環球時報獨家報道:親歷“挪威惡魔”出庭討人權
- [ 03-16]中國代表批評西方國家將人權問題政治化
- [ 03-15]人權幌子背后的偽善與圖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