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新聞網4月14日訊 (王春平 記者王帆)近日,記者從市扶貧和移民辦了解到,我市立足精準實施產業扶貧,以光伏扶貧為產業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實施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項目,提升扶貧“造血功能”。目前,總規模6.99兆瓦的4個光伏扶貧電站項目中,分宜縣光伏扶貧電站和渝水區光伏扶貧電站已相繼并網發電, 8.68萬人因此受益,其中特困貧困人口受益近3000人。此外,仙女湖區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即將竣工,高新區光伏扶貧電站項目正在走招標程序。 探索光伏扶貧發展新模式 光伏扶貧電站建設項目是我市2016年40件民生工程之一,并列入市政府督查科督查工作內容。2015年,我市籌集建站資金5590萬元,采取購建和自建兩種方式,啟動4個總規模6.99兆瓦的光伏扶貧電站項目。 “光伏扶貧為貧困村和貧困群眾開辟了穩定的增收渠道,照亮全市貧困村和貧困群眾的脫貧路。”市扶貧和移民辦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建在分宜工業園區屋頂的分宜電站項目,裝機容量3.34兆瓦,2015年11月完成總體調試和并網發電,前五年年均發電量320萬度。2016年2月,該電站總發電量達25萬多度,單日發電量最高達15000余度,預計產生年收益達380萬元,凈收益可達300萬元,凈收益將注入擬建立的分宜縣投資收益扶貧基金。 建在贛西商貿城副食品批發市場屋頂的渝水電站項目,裝機容量2.9兆瓦,投資2550萬元,2016年2月底實現并網發電,年發電量約306.6萬度。 電費收入進入專項扶貧基金賬戶 我市瞄準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將電站收益精準“滴灌”到農村“無勞力、無資金、無穩定收入來源”這一“三無”特困貧困戶身上,精準“滴灌”到貧困村里。 據悉,在收益分配上,電費收入進入專項扶貧基金賬戶,扶貧部門統籌考慮轄區內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需求,合理分配,確保貧困戶受益。前五年,收益資金的50%用于對本縣(區)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特困貧困戶進行生活補助、醫療救助、就學扶助等幫扶,讓“三無”特困貧困戶更有尊嚴地生活;50%作為貧困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公益事業等。五年之后收益資金,全部用于縣(區)“三無”特困貧困戶幫扶。 每月為每個貧困村增收約4000元 據了解,目前,分宜電站項目和渝水電站項目每月純收入約50萬元,生產運營期至少20年,僅該項目每月就為每個貧困村增收約4000元,每月為每戶“三無”特困貧困戶增收近百元。共有8.68萬人受益,其中特困貧困人口受益近3000人;高新電站和仙女湖電站項目并網發電后,將有0.82萬人受益。 市扶貧和移民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光伏扶貧具備“造血”功能,能有效防止“脫貧再返貧”問題,同時光伏扶貧為貧困戶提供長期穩定收益,可解決未來20~25年的貧困戶經濟發展問題,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生態發展扶貧和清潔能源建設的嶄新路子。 |
相關閱讀:
- [ 04-14]環保部就江西新余仙女湖水質鎘超標事件啟動調查程序
- [ 04-12]【治國理政 江西篇】新余:公務員誠信評分影響選拔任用
- [ 04-09]江西新余辟謠"兒童腎衰竭""豬肉感染"傳言 警方介入
- [ 04-09]江西新余水廠鎘污染事件引發謠言 有關部門出面辟謠
- [ 04-08]江西新余建立公職人員信用體系 與干部考核掛鉤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