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4月19日消息(記者楊博宇 肖源 于鑫淼)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年1月,深圳公安邊防支隊根據線索,查獲兩千多噸來自歐美多國的牛肉、雞翅等涉嫌走私凍品,市值約兩億元。根據初步鑒定顯示,部分凍品來自疫區。這是全國公安邊防部隊近年來查獲的最大一宗走私凍品案。目前,該案已移交深圳海關緝私局立案偵查。 今年1月,深圳邊防掌握到一條線索:南澳海域可能有重大走私活動。深圳公安邊防支隊組織精干力量,全副武裝在深圳南澳海域嚴密巡查。 深圳公安邊防支隊偵察隊教導員陳俊峰介紹,1月28日傍晚,深圳邊防支隊向龍崗邊防大隊下達了“備戰任務”。1月29日,邊防官兵發現,一艘名為富運號的貨輪與此前掌握的情報高度吻合。 陳俊峰介紹,1月29日這條船離開香港之后,指派龍崗大隊和下面兩個大隊的船艇,三艘快艇出海,計算的他能夠行進的路途查緝他,根據這兩方面的情況綜合,海上的快艇員就憑借著經驗,找了兩個多小時,找到這條船了。 隨后邊防快艇對其進行了示警,要求貨輪停船接受檢查,但貨輪并未停下,在這樣的情況下邊防官兵駕船靠幫后強行登船。陳俊峰介紹,當時海上風浪較大,強行登船十分危險。他介紹,那天海上下雨了,再一個他這個船很大,我們是小的快艇嗎,開到跟前我們這么小的船要靠那么大的船。第二個他不配合,我們人要從底下這么小的船,跳上去,要抓住纜繩,趴著繩子上去比較危險的。 船上船員均聲稱目的地為高雄,而該船海圖機上顯示目的地為卻廣東汕頭。該船管事并不能出示任何檢驗檢疫憑證和合法購貨清單,屬無來源物品,涉嫌走私。 陳俊峰表示,初步判斷,一是海圖機上顯示是到汕頭,他又說去高雄,不相吻合,第二,很多情況他都不知道,正常來講,進行貿易,一個老板一批這么值錢的貨物怎么可能什么都不知道。故意躲避問題,我們就立即叫他停船,把人帶到碼頭進一步審訊。 經過30多個小時審訊,船員終于交代了從香港走私凍品運往內地的犯罪事實。 根據深圳邊防點驗的數字顯示,該貨輪滿載71個集裝箱,裝有2219噸標明產地來自歐美多國的牛肉、雞翅等涉嫌走私凍品,市值約兩億元。 陳俊峰介紹,主要是巴西和美國的居多,也有從歐洲的,德國啊,還有南美的烏拉圭,新西蘭啊,什么地方的都有,最后點驗完毛重是2219噸。71個貨柜,67個標準柜,4個短柜。非常大,應該是近年來我們邊防查的最大的,單宗的這么大的非常少。 據了解,目前該案已移交深圳海關緝私局立案偵查。 主辦該案的惠州海關緝私分局副局長黎朝柱副局長表示,經查,“富運”號貨輪共裝載71個集裝箱,裝有牛肉、雞翅、豬腳、鴨掌凍品,這些凍品經過初步鑒定,部分結果顯示來自疫區。一旦流入市場,危害極大。 他表示,有部分是來自疫區,有部分是非疫區,基本上已經檢查,但是還沒有全部,因為每個箱子都要抽檢的,最終結果還沒有全部出來,凍豬腳、雞翅種類還是蠻多的。 此次查獲的2000余噸走私凍品,有可能流往哪些地方進行銷售?黎朝柱表示,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有證據顯示是運往汕頭。至于背后的利益鏈條,目前還在調查當中。現在有證據顯示他是往汕頭,具體的地點還在查。 按照正規渠道進口凍品,首先要經過國家的檢驗檢疫部門,拿到檢疫部門的批文后,才能申請報關進來。 深圳市檢驗檢疫局蛇口分局貨檢一科科長劉友君表示,未經檢驗檢疫的進口凍肉可能存在的危害性情況主要有兩種。通常有這樣兩種情況,一種可能來自疫區的,像禽流感,口蹄疫或者瘋牛病,這種非準入的疫區的,會很容易對我們國家的畜牧養殖業,造成非常大的影響。第二,瘋牛病口蹄疫這種人畜共患病,對人身健康有影響。這屬于有病肉。 另一類有可能是瘦肉精含量過高的有毒肉、存儲多年的過期肉、反復解凍之后加入化學藥劑進行保鮮防腐處理的所謂“美容肉”。這類凍品也會給食用者的健康帶來影響。 劉友君也提醒,通過正規途徑進口的凍品有著很嚴格的程序,消費者應到正規的商場或超市去購買來路清晰的凍品。 劉友君表示,他的標簽是非常明確注明品種,加工生產企業,保質期,包括其他一些信息,甚至上面要求必須是中文,上面標明輸往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都是非常準確的。 據了解,根據海關總署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相關規定,待案件查明后,對這類凍品將予以集中銷毀,嚴防流入食用鏈。惠州海關緝私分局副局長黎朝柱表示,我們有規定,非正常途徑進來的,不管是疫區還是非疫區,沒有經過檢驗的,都全部做銷毀處理。 |
相關閱讀:
- [ 03-15]廈門海關采取生物發電方式 銷毀530噸走私凍肉
- [ 03-15]凍肉來發電 廈海關首次采用此種方式銷毀走私凍品
- [ 02-19]屏東過期凍肉改標簽再售賣 近2萬公斤黑心肉遭封存
- [ 09-16]甲醛超標、過期數月 一噸多"問題凍肉"被查獲
- [ 07-16]家庭版凍肉放倒未來兒媳 醫生:冰箱并非安全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