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琴躺在病床上輕微抽搐,媽媽在一旁填寫申請表希望能夠得到資助給女兒看病。京華時報記者王海欣攝 京華時報訊(記者馬金鳳)13歲的山東農村女孩小琴喜歡唱歌和跳舞,10歲時卻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發病,被醫生診斷為癲癇病。2014年,小琴病情加重。小琴母親稱,看病已經花光了所有積蓄,為減輕家里負擔,小琴曾3次割腕自殺。現在,小琴手術需要10萬元手術費,但這對于他們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女孩10歲時患上癲癇 昨日下午2時許,記者在首都兒研所住院部見到了13歲的小琴。她因抽搐頻繁不能獨立行走,躺在病床上。 記者問她喜歡什么,小琴說喜歡“唱歌跳舞”,可是剛說了這4個字,小琴就開始全身抽搐,一直抽搐了約有5分鐘。待她的抽搐稍稍緩解,記者問她疼不疼,小琴回答說“不疼”,隨后又開始抽搐。 小琴的媽媽周女士告訴記者,小琴每次抽搐持續時間不定,中間間隔只有兩三分鐘。 周女士說,2012年11月份的一個夜晚,小琴沒有任何征兆地突然發病。周女士立即帶小琴前往當地醫院就診檢查,被確診為癲癇。 之后,小琴開始經常性抽搐,基本上一個月有6次。2013年底,小琴左側面部和口角麻木,周女士帶小琴到濟南醫院就診,服藥后小琴的癥狀沒有緩解,卻在一次呼吸道感染后,左側病情越來越嚴重。 2014年8月,小琴在北京海淀醫院做了開顱手術,為了給小琴動手術,小琴的外公將老家的房子變賣,又借了5萬多元,才湊足近13萬元手術費。 由于當時費用有限,小琴只切除了半個癲癇灶。手術后,小琴舌頭不再抽搐,說話變得清楚,但四肢仍抽搐,左手左腳癱瘓。 為給家減輕負擔割腕 周女士介紹,她在當地一個印刷廠打零工糊紙盒,晚上10點半上工,第二天早上8點下工,一天掙60元,廠子效益不好的話,這60元都拿不到手。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偶爾回來一次呆不了幾天,很少給家里留下生活費。自從知道小琴生病后,就更少回家了。 小琴有一次犯病,爸爸把她送到醫院,扔下5000元就走了,之后再也沒有音訊。 2015年,周女士離婚,除了拿到法院一張判決書外,她什么也沒得到。 周女士說,小琴還有一個10歲的弟弟,小琴生病后,為了給孩子看病,年近七旬剛剛做過白內障手術的姥姥當起了清潔工,每個月有800元的收入。姥爺有腰椎間盤突出,在家照顧兩個孩子。 周女士說,為了給家里減輕負擔,小琴有了輕生的念頭,曾三次割腕自殺,被家人及時發現救了過來。“去年9月,我出去找零工,小琴和她外公在家,她趁外公不注意,把碗摔碎,用碗的邊沿割手腕。她外公發現時,地上已經滴了幾滴血。” 昨天,記者在小琴手腕上還能看到傷疤。 10萬元是個天文數字 2015年中旬,因無力承擔藥費,周女士無奈地把小琴的藥停掉了。結果,隨之而來的是小琴病情的加重。 4月12日,周女士和她70多歲的姑媽帶著小琴再次來到北京求醫。 首都兒研所神經內科主任陳倩對孩子的病進行了評估,認為應該盡快手術,徹底將病灶切除干凈,這樣才有可能阻止病情的惡化,雖然術后有可能偏癱,但偏癱可進行后期康復治療,效果好的話,小琴是完全有可能達到生活自理,甚至結婚生子。 然而,面對近10萬元的費用,周女士陷入絕望。“10萬元對我們來說等于天文數字,5萬元外債還沒有還。”周女士說,她來北京時帶來了家里所有的積蓄1萬元。這幾天在醫院給小琴治療化驗已經花去了7000元。為了省錢,她和姑媽晚上就用硬紙鋪在下面,上面蓋一個被子睡覺。吃飯就買點饅頭和咸菜。買點青菜在熱水里燙燙,用方便面的調料拌一下,就是給小琴最好的伙食了。 據了解,目前,首都兒研所已經給小琴申請了愛心捐助基金,但是5000元的愛心善款對小琴一家人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給孩子看病已經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就這樣放棄,我又實在不忍心。”周女士說。 |
相關閱讀:
- [ 04-18]永春一女子突發癲癇墜落溪流 警民合力下水救起
- [ 04-18]20歲小伙6年反復手足抽搐非癲癇 竟是“低鈣血癥”
- [ 04-06]小兒發燒癲癇病怎么辦
- [ 04-06]廈門一男子因癲癇病發倒在路中間 路人接力守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