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絡了解民情也是一種走群眾路線特約
2016-04-20 12:02:05?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對互聯網上的東西要有甄別能力。互聯網是一個最自由、最民主的空間,這種自由民主的空間也給一些不法分子帶來方便之門,使他們有了可乘之機,也使謠言變得無處不在。有的謠言背后有經濟利益,有的謠言就是出于猜測,有的謠言本身就是惡意制造對社會的報復。有的是借助科學的外衣傳播反科學的道理,傳統媒體傳播時會加以篩選,電子媒體的信息產品產生是動態的,不可預知的,傳播很多事件是直接的,可能出現嚴重后果才能補救。這些都需要我們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有具有一定的甄別能力,能夠去偽存真、透虛求實,將互聯網上真實的國情、民情挖掘出來。當然,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要通過互聯網了解民情民意還要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本領:一是要親自上網,二是要指派責任心強,水平高的人上網,歸納整理給并反映給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三是專設郵箱,讓一些網民將要反映的重要問題和建議直接發到相應的領導人特別是高層領導人的郵箱里(因為一些問題不便在網上公開發表的)。 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今天的社會管理者既然要更好的服務社會,對社會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就必須認識到“互聯網革命”給社會的轉型已經帶來了深刻變革,政府等社會管理者要主動學習,配置專業人才,善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的正面作用,將社交媒體等互聯網工具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有效工具,讓它成為民主監督的“聚光燈”、社會矛盾宣泄和預警的“安全閥”、新的知識和科學文化傳播的“萬花筒”、創造新型商業經濟價值的“吸金石”,使互聯網成為服務于國家和人民的重要工具和平臺。 |
相關閱讀:
- [ 04-20]新華社評論員:讓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三次會議重要講話
- [ 04-20]習近平:思想政治建設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 [ 04-20]習近平: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
- [ 04-20]《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二〇一六年版)》
- [ 04-20]習近平首提改革的兩個方向 為增進人民福祉提供行動指南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