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網信立國構想特約
2016-04-20 12:02:40?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人民中心 中國確立網信立國的方針,并不是要追求在世界上建立另一個“網絡霸權”或“網絡帝國”,也并非是要城墻高筑,通過扎牢互聯網“防火墻”將中國開放的大門關閉,成為與世界隔絕和施行閉關自守政策的“網絡孤島”。相反,誠如習近平本人所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能關上,也不會關上。要準確理解和把握“網信立國”的戰略性意義,需要將其置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偉大事業中來認識,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國家戰略全局中去定位。 從中國“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來看,中國確立“網信立國”的治國方針,最關鍵的是通過網信事業的發展,凝聚十三億人民和一切支持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合力。習近平指出,“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因此,推動確立“網信立國”,根本在人民,關鍵也在人民,要著眼于建設良好的網絡生態,發揮好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全面確立適應民情、反映民愿和引導民意的網絡治理體系,推動網絡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一是要打造適應民情的網絡基礎設施體系。目前,中國有超過7億人口的網民,這些網民更多分布在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和中青年社會群體中。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還有超過6億人口沒有享受到互聯網發展帶來的便利,這種“信息鴻溝”如不得到盡快解決,可能會產生更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后果。要確立“網信立國”,必須首先適應中國作為人口大國的國情和更多民眾對于互聯網普及的民情,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同時,要適應互聯網領域年輕一帶思想活躍、敢闖敢干和創新創業熱情高的民情,不斷推進信息互聯網、能源互聯網、交通互聯網等網絡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為推動年輕人創新創業提供強有力的基礎設施保障。 二是要建立反映民愿的網絡社會治理體系。互聯網既是一個創業的平臺,也是一個民意匯集的場所。在互聯網社會,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各種在現實空間中的社會工作體系也必須在互聯網領域建立起相應的社會治理體系。因此,要配合網絡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積極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網絡社會工作治理體系,尤其是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最近世界上一些重大的互聯網旗艦公司都在努力推進VR技術創新,致力于“搶占屏幕”,著眼于獲得市場和機會。相比之下,不僅中國的黨和政府部門,其他的國家的政府治理體系也落在后面,中國需要牢固樹立“網信立國”的方針,在政府上網工程、電子政府等前期工作基礎上,著力打造有效民愿的網絡社會治理體系,這不僅關系到中國的政府能力,也攸關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根基和政治生命力。 三是要營造引導民意的網絡協商對話體系。網絡平臺不僅是社會民愿的治理平臺,更是引導民意的重要陣地。習近平在講話中對待網民的若干要求,“對廣大網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讓互聯網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在習近平看來,要著眼于將網絡平臺打造成新型政治關系的重要舞臺,依托網絡平臺營造引導民意的網絡政治對話體系。對網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網絡強國 顯然,確立網信立國方針,意在打造中國成為世界網絡強國。迄今為止,盡管我國互聯網事業發展很快,取得顯著進步和成績,但也存在不少短板和問題。在習近平看來,要著眼于建設網絡強國,需要切實從以下五個方面努力。 一是加強網絡治理。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必須切實加強網絡治理,努力建設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網絡生態環境,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由于互聯網是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需要確立疏導和管制并舉的方針,將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聯合起來,加強網絡治理,共同構筑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 二是突破核心技術。互聯網本質上是一場信息技術革命,如果不在核心技術上獲得突破,網絡強國就無從談起。尤其是在復雜斗爭的國際局勢中,高精尖的技術是網絡強國的可靠保證。為此,習近平強調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基礎技術、通用技術、非對稱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把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投向核心技術研發,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要通過制度創新、體制創新和理論創新,為突破核心基礎提供強大助力。 三是鞏固網絡安全。在推動網絡和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沒有網絡安全,一切都無從談起。網絡空間不是奉行“叢林法則”的野蠻社會,而是完全便利的創業天堂。為此,在確立網信強國的方針指導下,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共筑網絡安全防線 四是推動政企協作。打造網絡強國,企業是主力軍,政府是指揮部,要推動和深化政企協作,一方面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成為研發主體、創新主體、產業主體,鼓勵和支持企業布局前沿技術,推動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創造和把握更多機會,參與國際競爭,拓展海外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網絡立法進程,完善依法監管措施,主動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減輕企業負擔,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幫助企業化解網絡風險。政府和企業只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主動相互協作,才能為網絡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是選拔網絡人才。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建設網絡強國,必須有一大批卓越的網絡人才大軍。習近平強調,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從心底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建立靈活的人才激勵機制,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為互聯網人才發揮聰明才智創造良好條件,這是中國網絡強國持續發展的可靠保證。 總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吹響了中國網信立國和網絡強國的號角,只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著眼于建設便捷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體系、社會治理體系和政治對話體系,在實踐中扎實推進網絡強國的若干工作,中國網絡強國的未來就是一定是光明的。 |
相關閱讀:
- [ 04-20]新華社評論員:讓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三次會議重要講話
- [ 04-20]習近平:思想政治建設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 [ 04-20]習近平: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
- [ 04-20]《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二〇一六年版)》
- [ 04-20]習近平首提改革的兩個方向 為增進人民福祉提供行動指南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