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 懂網 用好網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的體會
2016-04-20 20:57:3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有幸參加了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座談會,親耳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受益匪淺。作為互聯網和新媒體的一個研究者,我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建設網絡良好生態,發揮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作用的闡述印象深刻。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肯定了網上民意。他說:“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 什么是民意?盡管在學界對民意的定義五花八門,各有其強調的重點,但基本一致的共識是:民意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時空,對特定的公共事務公開表達的基本一致的觀點和意見,它是一種民主的形式。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她沒有自己的私利。早在1945年,毛澤東在答黃炎培關于中國共產黨如何跳出中國歷史上歷代王朝興亡周期率問題時就指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從那以后,中國共產黨的歷代領導人都始終強調“傾聽人民的呼聲”“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走群眾路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更是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新時期治國理政的抓手,一切以人民為中心,聽從民意、順應民情。 但是,對于網民們在網上表達的意見到底算不算民意,一直存有爭議。互聯網上眾聲喧嘩,人人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哪些是真民意?哪些是偽民意?哪些是被水軍制造出來的假民意?確實需要仔細甄別。但是,如今我國已經有了7億網民,這些網民們每天都對各種各樣的公務事務發表著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今中國最不可忽視的信息傳播平臺和公共意見的集散地。網絡上的各種意見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社情民意的風向標,是社會公眾意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就不可能再對網上民意視而不見,而必須正視它,研究它,對之加以正確的引導,從而把民意凝聚到一個共同的方向上來,即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其次,習近平總書記向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發出了“上網令”。他說:“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 |
相關閱讀:
- [ 04-20]維護網絡空間也是維護人民利益
- [ 04-20]“官員多上網有助于彌補網絡分歧”
- [ 04-20]讓億萬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 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 [ 04-20]習近平: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
- [ 04-20]建設網絡強國 讓互聯網造福國家和人民
- [ 04-20]在悉尼社交網絡辱華引眾怒的華裔教師被迫辭職
- [ 04-20]“立等可取” 嘗鮮興業銀行信用卡網絡“閃電”發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