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1日電(記者馬學玲)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的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總人口性別比由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20下降為105.02,引發社會關注。 有人不禁問,“光棍”變少了?對此,專家表示,這是總人口性別比,而不是出生人口性別比,所以這跟“光棍”沒太大關系。究其原因,主要是女性健康狀況改善好于男性,預期壽命越來越高。 ——中國人口增長過快? 數據:近五年總人口增加3377萬人,年均增長率0.5% 專家:這算是一個低增長率 國家統計局的這份公報顯示,全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為137349萬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133972萬人相比,五年共增加3377萬人,增長2.52%,年平均增長率為0.50%。 “近年來,全國人口年平均增長率基本都維持在0.5%左右,所以2015年的這個數據是比較正常的。”國務院參事馬力對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說。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分析,千分之五的年均增長率,這和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差不多,美國、新加坡也大致如此。 “這算是一個低增長率”,翟振武說,大概在十年、二十年前,中國人口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最近幾年一直維持在千分之五左右的水平,說明中國人口增長速度變得比較緩慢了。 在翟振武看來,隨著“全面二孩”等相關政策調整,未來幾年中國人口年均增長率還會提高。預計大概在2028年左右,中國人口總量會增長到高峰,人口增長率大體變為0。 ——“光棍”變少了? 數據:總人口性別比由五年前的105.20降為105.02 專家:跟“光棍”沒太大關系 公報顯示,男性人口為70356萬人,占51.22%;女性人口為66993萬人,占48.7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20下降為105.02。 “可千萬不要誤讀,這跟‘光棍’沒太大關系。”翟振武提醒說,105.02是總人口性別比,而不是出生人口性別比。 總人口性別比為什么略有下降?翟振武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女性健康狀況改善好于男性,預期壽命越來越高。當然,不排除近兩年出生性別比提高,但貢獻并沒那么大。 馬力預計,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實施,全國總人口性別比還會進一步下降,逐漸趨于正常。 ——老齡化程度到底如何? 數據: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比五年前上升2.89個百分點 專家:2022年后老齡人口將加速增長 公報顯示,0-14歲人口為22696萬人,占16.52%;15-59歲人口為92471萬人,占67.33%;60歲及以上人口為22182萬人,占16.1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4374萬人,占10.47%。 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比重下降0.08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比重下降2.81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0個百分點。 “這說明中國老齡化速度在加快”,翟振武分析說,主要是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一大批人陸續步入60歲行列。與之相應,勞動力人口比重下降就比較快。 馬力解釋說,新中國有三次出生高峰,第一次高峰是上世紀50年代,具體是從1950年到1957,大約有1億人左右,這批人2010年開始步入老年,所以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第二次高峰始于1962年,因此,2022年后老齡人口將加速增長。 翟振武也表示,2022年后,老齡化速度就更快了,勞動力總量下降的速度也會更快。 ——受教育程度如何? 數據: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教育程度人口由五年前的8930人上升為12445人 專家: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打下很好基礎 公報還披露了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數據。其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程度人口為17093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教育程度人口為21084萬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為48942萬人;具有小學教育程度人口為33453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 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教育程度人口由8930人上升為12445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人口由14032人上升為15350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由38788人下降為35633人;具有小學教育程度人口由26779人下降為24356人。 “應該說,我國國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在快速增長。”馬力說。 其中對于“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教育程度人口由8930人上升為12445人”,翟振武解釋說,“換言之,在5年時間內,具有大學教育程度人口比例提高了將近40%,這個速度可謂非常快。” 他分析稱,這主要源于高等教育的高速發展。就其意義而言,為中國經濟發展乃至“起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甚至為未來創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都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
相關閱讀:
- [ 02-26]拔窮根才能救光棍
- [ 02-24]農村光棍困局不僅是個體危機
- [ 01-21]光棍有危機風險?不要夸大其詞
- [ 11-15]今天,還有誰記得關于光棍節的孤單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