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1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21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獲悉,2015年向中國氣象、海洋、資源、實踐等系列的100余顆衛星提供日常碰撞預警服務,其中發生紅色預警即“有碰撞危險”達到87次。 空間碎片是指在軌運行或再入大氣的無功能的人造物體及其殘塊和組件。“日益惡化的碎片環境嚴重威脅航天器在軌運行安全。大型物體隕落則對地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副主任劉靜說。 截至2016年4月,大于10厘米的被公開編目在軌物體超過17600個。據預測,如果不做任何減緩措施,200年后空間碎片的數量將達到現在的三四倍。 在空間碎片中,解體碎片的比例很高,2009年美俄衛星相撞產生2296塊編目碎片。“按照每秒7.9公里的速度計算,撞擊動能非常大。1厘米碎片撞到航天器上相當于一輛小轎車以60邁的速度撞上來,毫米級以下碎片的撞擊累積效應也將導致航天器性能下降或功能失效。”劉靜說。 中國從2000年開始啟動“空間碎片行動計劃”,目前已完成空間碎片地基監測一期工程建設,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提供了空間碎片監測預警技術服務。開發了高性能防護材料和先進防護結構,頒布了《空間碎片減緩與防護管理辦法》,對現役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施末級鈍化處置,并多次對廢棄衛星實施離軌處理。 成立近一年時間的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已具備在軌風險評估、航天器發射預警、航天器載荷效能評估、空間物體安全再入、航天器解體分析、減緩評估、地球同步軌道軌位安全性分析、空間碎片環境評估等能力。 劉靜舉例說,2016年農歷春節前后,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一號連續遭遇距離不足百米的危險交會。該中心進行了精確分析,為衛星規避提供了支持。目前,他們還在監測常規化、預警常態化、減緩制度化、信息透明化等方面開展工作,并研制近地小天體(含小行星和彗星)軌道預報軟件。 “想要保障自己的空間安全,需要自主建設。如果開展國際合作,對于在軌物體的監測精度將提高好幾個數量級。”劉靜對中新社記者說,中國正在積極參加空間碎片國際規則框架,還在做清除空間碎片的相關技術準備。(完) |
相關閱讀:
- [ 04-21]為網民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 [ 04-21]美國計劃與俄羅斯聯合開發近月空間 但不涉及登月
- [ 04-21]平和交通執法大隊聯合開展橋下空間安全隱患整治
- [ 04-20]維護網絡空間也是維護人民利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