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4月27日電(記者伍鯤鵬)27日2時0分,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中科院海南探空部發射了“鯤鵬-1B”863計劃空間環境垂直探測試驗探空火箭,開展了多項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任務,首次成功獲得電離層頂的原位探測數據,并獲得多項技術試驗的圓滿成功。 據介紹,此次任務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作為試驗的抓總單位,并具體負責箭頭科學儀器、球形探空儀與服務平臺的研制、以及發射場、遙測、地面及科學應用系統任務。發射是我國在子午工程支持下恢復火箭探空活動后,再次開展的空間環境垂直探測。 此次試驗在海南探空部火箭發射場沿正西偏南方向、87.3度仰角發射。火箭飛行頂點高度達到316公里,從起飛到濺落共飛行約10分鐘。承擔此次試驗任務的運載器——天鷹3F型兩級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航天動力技術研究所研制。 據試驗總指揮、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介紹,探空火箭是進行空間探測和科學試驗的有效探測工具,而且相對其他空間探測手段,探空火箭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發射時間受限小。利用探空火箭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垂直探測大氣各層結構成分和參數,研究電離層、地磁場、宇宙線、太陽紫外線和X射線、隕塵等多種日-地物理現象。同時,它還能為未來在該層空間發展太空旅游、超高速飛行器等提供相應的背景資料。 “在此次試驗中,鯤鵬-1B箭頭配置的姿態控制系統、柔性碳纖維伸桿均為我國在探空火箭上首次使用,可以更精確的獲得空間磁場、電場矢量數據,對深入研究低緯度地區電離層中高層大氣的空間環境,以及提高未來火箭探空的技術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吳季說。 據了解,中科院海南探空部于1986年建立,除具備探空火箭發射能力外,還擁有近十種空間環境地基綜合觀測設備,其近赤道的地理位置在國際上具有突出的觀測優勢。在“十三五”時期,發射場還將承擔更多發射任務,計劃逐漸將發射周期發展到一年一發,一年兩發甚至更多。 |
相關閱讀:
- [ 04-27]俄“東方”發射場首次火箭發射推遲 普京留現場
- [ 04-26]解放軍陸軍軍官學院首次組織遠程火箭炮實彈射擊演練
- [ 04-26]季后賽首輪3比1領先火箭 庫里滑了一跤勇士多了問號
- [ 04-26]斯諾克世錦賽丁俊暉晉級八強 “火箭”提前出局
- [ 04-26]季后賽火箭1比3落后 下一站“魔獸”說再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