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有圖無“真相”
【案例回放】
在舉報某單位違規發放月餅的來信中,舉報人提供了一張照片。照片里是一輛白色大車。車門緊閉,看不出里頭是否載著滿車月餅,也看不到這輛車的車牌號。至于這家單位在機關大樓給大家發放月餅的場景,更是沒有“亮相”。
證據在舉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這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兒。正因為它至關重要,反“四風”一鍵通等舉報系統,都設置了“添加附件”按鈕,供舉報者上傳圖片、視頻等證據材料。
然而,不少舉報人上傳的“附件”并不給力。有一部分圖片、視頻,或因拍攝制作不佳,或因像素、分辨率太低,根本看不清楚;還有一些則犯了上述案例中的錯誤:畫質倒是很清晰,卻沒有“交待”出有價值的情節。
那么,什么樣的照片、視頻才算給力呢?簡單舉個實例。此前有封舉報信,反映領導干部公款唱KTV。舉報者提供的照片,既拍到了當事人,又拍到了KTV,還拍到了他們所開車輛的車牌號。這樣一來,紀檢監察機關順藤摸瓜,很容易就查實了這個問題。
4
有一種籠統叫“舉報信”
【案例回放】
舉報信
反腐敗反了這么久,還是沒反到**省**市**縣***。他們家特有錢,光小轎車就有三輛……可恨的是,家里有這么多車,他還總是開著公家的車到處跑,干私活……就在不久前,他糾集一幫小混混,還把當地的人給打了……
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舉報信中,有不少屬于此類:標題寫著“舉報信”3個字,并沒有明確點出具體的舉報事項;接著看正文,又將好些性質不同的事兒纏繞在一起……有些舉報人或許認為,反正自己也不知道哪一處內容能夠引起紀檢監察機關注意,倒不如索性把各種問題全列上,行不行,任你挑……
這里可以給大家“透個底”:在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網絡舉報的后臺系統,最醒目顯示的就數標題了。如果您將舉報的事項濃縮成一個題目,例如“關于反映××(單位)××(職務)××(姓名)違紀問題的信訪舉報”,就能夠更好地讓工作人員了解反映的問題。
紀檢監察機關工作人員對群眾來信進行分類登記。
至于正文部分,現在舉報系統基本都明確限定了字數,而且不少系統,如反“四風”一鍵通,還分出了“違規公款吃喝”“公款國內旅游”“大辦婚喪喜慶”“違規出入私人會所”“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等具體類別。在字數有限的情況下,最合適的辦法,是集中把一兩件想要反映的問題說具體、說清楚。
5
重復舉報比單次舉報更有效?
【案例回放】
我每天寫N封舉報信,為什么**黨委書記**還處于“漏網”狀態?問題出在哪里,能加快解決速度嗎?今天,我把舉報信再給你們發三遍……
一些舉報人認為,只發一件舉報,不足以引起工作人員的重視,得多發幾次才行。對此大可不必擔心,對收到的每一件舉報,工作人員都會認真查看,依據相關政策規定區別受理和不予受理,并分類進行處置,絕不會“埋沒”了應當受理的舉報。屬于受理范圍、有理有據、線索清晰的舉報,只要一封就足夠了。
一些舉報人很心急,對受理的舉報,認為要多發幾次,才能達到催辦的效果,否則辦理結果就可能“千呼萬喚始出來”。這種擔心也沒有必要。對受理的每一封舉報件,工作人員都會認真辦理,爭取早查結、早回復,絕不會故意壓件拖件。當然,問題線索的核查處置也和其他工作一樣,要講規定、講程序,有時對相關事實的調查還要講究方法,一步步來。所以,從舉報受理到核查處理完畢,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舉報人的理解。紀檢監察機關也在不斷地優化工作機制,提高舉報件辦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還有一些舉報人認為:“舉報件不予受理,就重復舉報到受理為止。”于是,舉報信發了很多封,卻沒有提出有價值、能受理的線索,結果也可想而知。在這里給大家伙兒提個建議,與其“鍥而不舍”,不如“對癥下藥”。每一封舉報件不予受理,都有它的原因,可以從具體情況著手。對不屬于紀檢監察機關業務范圍的問題,還是應該按照法律法規,向有權管轄的職能部門反映,請他們了解情況;對屬于紀檢監察機關業務范圍的問題,想辦法補充更加具體有效的線索。
6
“你好!對不起!謝謝!再見!”
【案例回放】
“親,在線不?”
不知是出于好奇,還是想要試探舉報渠道是否暢通,不少朋友常常在網絡舉報系統提交一些與舉報無關的留言、圖片和視頻。要么是擺個pose,要么是簡單寫幾句問候式的話。這種情形在某種舉報渠道剛剛開通時尤其普遍。
這里也給大家伙兒呼吁一下,紀檢監察機關受理信訪舉報的渠道完全是暢通的,您大可放心使用,不必反復試探啦。如果您想進行的互動交流,歡迎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留言板”留言討論。
結語
隨手拍、隨時報,形成無處不在的監督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做好信訪舉報受理工作,積極暢通渠道,拓寬線索來源。來自黨內外、人民群眾的舉報數量持續攀升。2013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195萬件(次);2014年,共接受信訪舉報272萬件(次);2015年,共接受信訪舉報281.3萬件(次)。
現在黨員干部不敢到高檔酒店公款大吃大喝,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了群眾的監督。群眾發現了,手機一拍、微信一發,上網就能找出這人是誰。相對于以往搞不正之風,還嘚瑟到群眾的眼皮底下,現在“不敢”就是根本性的改變。
“五·一”、端午假期即將來臨,“四風”容易集中發生。如果大家發現身邊的“四風”問題,可以隨手拍、隨時報。歡迎大家通過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四風”舉報直通車、手機客戶端“反‘四風’一鍵通”舉報窗口、微信公眾號“四風”舉報入口等方式,反映身邊的“四風”問題,形成無處不在的監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