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合作社農民拿“三金” 易縣臺底村和田崗村是推行股份合作扶貧模式的典型。 “牛崗鄉臺底村地處偏僻,周圍沒有省道國道,只有一條路能通到這里,非常閉塞,沒有企業愿意來這里進行投資。原來臺底村主要種玉米,每畝地年收入也就七、八百元, 2014年成立了易縣蘋碩林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發展‘三優’蘋果種植,農民通過土地、資金、勞力、技術等入股,實行利益共享分配機制,入社農民可以依靠入股要素拿到流轉金、分紅和工資。”牛崗鄉鄉干部劉玉民告訴記者。 所謂土地入股,就是將土地流轉資金入股,成為村民日后分紅的依據。資金入股是讓村民自己投資,據了解,初期村民不愿入股,通過兩年的發展,現在村民的入股資金已達40萬元。勞務入股是由村民自己經營、管理土地,基本上是70元一個工,村民可以選擇將合作社發出的勞務費入股。 目前,臺底村貧困戶全部入社,全村種植“三優”蘋果達600畝。2015年通過產業發展,解決本村60名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全村不能外出的有20人長期在合作社務工。 71歲的臺底村村民陳殿英妻子患有心臟病,兒子患有小兒麻痹,沒有勞動能力,該村成立合作社發展蘋果產業后,他用家里的4畝地和5000元錢入股,還在合作社打工,生活狀況得到改善。“以前只能靠種玉米掙點錢,現在能拿到‘三金’,而且三年以后就能拿分紅了。” 陳殿英說。 距離臺底村不遠的田崗村主要發展核桃種植、花卉種植、肉鵝養殖三大扶貧產業,村里的貧困戶也通過合作社“三金”實現了脫貧。 據了解,為了實現企業入園、產業進村、效益到戶,易縣從政策保障機制入手,專門制定出臺了《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輻射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實施意見》,重點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對被市、縣確定為重點建設的現代農業園區進行支持。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并實現有效利用的,每畝一次性補貼土地流轉資金1200元;對園區道路硬化、水利設施、電力配套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次性給予總投資額的40%補貼;縣扶貧擔保公司重點支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根據建設進展情況,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的擔保貸款支持;對通過市考核驗收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縣政府一次性獎勵100萬元。 如今,易縣扶貧產業實現了“扶貧抓產業、產業抓片區,片區抓龍頭,龍頭建園區,園區帶基地,基地連農戶”,全縣扶貧龍頭企業有20余家,建設現代農業園區10個,綠澤農、正四方兩家現代農業園區已申報了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完) 梁格莊現代農業園內一景。(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攝) |
相關閱讀:
- [ 04-30]網絡媒體“走轉改”:治國理政看河北 記者重走習主席扶貧路
- [ 04-29]網絡媒體“走轉改”:重慶動妹的勞動節愿望
- [ 04-29]網媒走轉改:唐山世園會開幕 震后40年“鳳凰涅槃”
- [ 04-29]【網絡媒體走轉改】“我當代表為人民”:他把代表工作當事業干
- [ 04-29]【網絡媒體走轉改】從警18年 “啰嗦姐”溫情綻放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