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工人”、“徐強精度”、“最富農民工”、“頂級工人”、“金手天焊”……這些響當當的名號背后,站著5位名副其實的大國工匠。 今晚,許振超、李斌、王欽峰、徐強四位工人代表,再加上為火箭焊接“心臟”的技術工人高鳳林,他們聚在一起的話題,自然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開始。 平時話不多的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總工藝師李斌,已是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了。每年全國兩會,只要是他發言,就一定會說說技術工人的事。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李斌代表也在場。許振超一見李斌首先想問個究竟:“你給說說,當著習總書記的面,你都說了什么?” 李斌的發言有8分鐘。“我在發言中說,此前有過一個調查,結果只有1%的人想當工人,認為工人社會地位低的人占了九成以上。”李斌說,這說明工人、尤其是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需要提高。 聽到這兒,徐強代表操著一口東北腔接話:“李斌說得對。” 徐強是沈陽鼓風機集團高級技師,加工的齒輪從未有過質量過失,廢品率為零,就有了“徐強精度”的美譽。當年,有位干部大姐讓徐強離開一線從事管理,他一口回絕,只想為“工人”這個名號爭口氣。 “不過,聽了這位干部大姐的年收入,我確實有些動搖。”徐強代表說,“同在一個單位,我是工人,她是干部,身份背后是三四倍的收入差距。工人地位高不高,這不就是最明顯的實事嗎?” “總是這樣,誰還愿意當工人?”坐在一旁的高鳳林回憶,當年他參加工作時,還有干部把子女安排到企業當工人。“現在呢?還有多少工人愿意自己的孩子繼續當工人?” 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35年來,他焊接的發動機,助推了130多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成功飛向太空,占到我國發射長征系列火箭總數的一半以上。這位名副其實的大國工匠,被推上了一個工人能夠站上的最高榮譽巔峰。 “但是,中國數以億計的工人中,只有一個人、幾個人被推上這樣的位置,顯然還遠遠不夠。”高鳳林說。 聽到許振超、徐強、李斌、高鳳林的議論,來自山東豪邁集團的王欽峰代表忍不住插進話頭。“要我說,只要給勞動者足夠的尊重和待遇,大家一定能把企業做大做強。” 王欽峰是農民工身份的全國人大代表,在企業里則是響當當的“最富農民工”,這源于員工獎勵參股制度的設立。“在我們公司,所有人只有一個身份就是員工,沒有干部、工人之別。” 他介紹說,集團每年都要評選出幾十位優秀員工,直接獎勵企業股份。作為“技術大拿”,他擁有3項國家專利,改進過43項設計工藝和23種工藝裝備,獲得的獎勵讓管理精英都羨慕不已。 許振超和王欽峰同在山東代表團,每年都一起參加人大會議,兩人相互欣賞,聊起來十分投機。去年,這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到王欽峰所在的公司調研,為這種平等且能夠激發工人創造力的企業氛圍深深震撼。 “我沒想到,一家民營企業能夠做得那么好。”許振超代表告訴李斌和高鳳林,“什么是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可是用什么來激發工人的這種精神呢?光靠嘴上說說是不行的。” “我覺得,一個人只有立足崗位成才,愿意干他的工作,再付出10年20年的心血,才能成為工匠。”李斌代表說。 “太對了。”高鳳林呼應著。 “現在首先要解決的是,讓工人愿意當工人!社會氛圍首先要轉變,一定要提高工人待遇。工人接受學習接受培訓的權利,更要有制度保障!”李斌代表一口氣說完這段話,大家頻頻點頭。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許振超代表征得了129位代表的聯合簽名,促成了一份“關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開發法》的議案”。這次全國兩會,他思前想后,決定繼續征集代表簽名,把同樣的議案再向大會提交一次。 讓這位“明星工人”下定決心“重頭再來”的原因是,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技術工人培養模式,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完善職稱評定制度…… “你們記得這段表述嗎?” “當然記得,當時,很多工人特別開心,還在微信朋友圈里轉發呢。”大家不約而同地回答。 “當然,落實中央精神,還需要方方面面拿出具體措施。”許振超代表話鋒一轉,“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呼吁,讓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政策早日出臺。” “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究竟如何落地?這一晚,5位大國工匠提出的這個問題,顯然還需要一個明確的回答。(記者 李瑾) |
相關閱讀:
- [ 05-01]大國工匠戎鵬強:深管鏜孔 貫直人生|大國工匠:一生只為一事來
- [ 05-01]大國工匠|我在故宮修文物 一生只為一事來
- [ 05-01]注重工匠精神的現代內涵
- [ 05-01]用“工匠精神”照亮進階之路
- [ 05-01]大國工匠戎鵬強:深管鏜孔 貫直人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