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日,周建平(左后)觀察科考隊員回收可視抓斗。當日海況較差,作業(yè)有一定風險,他通常會親自到現(xiàn)場盯著。“在海上作業(yè),人員安全第一!”周建平說。
5月1日,西南印度洋上,陰冷有雨,風力6-7級,浪高4米,在“向陽紅10”科考船上執(zhí)行科考任務的科學家們眼里這并不是理想的天氣狀況。中國大洋科考第四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周建平和隊員們沒有休息,像往常一樣嚴謹細致地開展科考工作,應對惡劣海況下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新華社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他們在“五一”勞動節(jié)里的工作鏡頭。
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5月1日,周建平查看地形,準備開展投放可視抓斗作業(yè),原本回收天然地震儀的計劃因海況較差暫緩執(zhí)行。
5月1日,西南印度洋上,陰冷有雨,風力6-7級,浪高4米,在“向陽紅10”科考船上執(zhí)行科考任務的科學家們眼里這并不是理想的天氣狀況。中國大洋科考第四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周建平和隊員們沒有休息,像往常一樣嚴謹細致地開展科考工作,應對惡劣海況下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新華社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他們在“五一”勞動節(jié)里的工作鏡頭。
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5月1日,周建平(右二)和其他科考隊員一起觀察顯微鏡下的樣品。
5月1日,西南印度洋上,陰冷有雨,風力6-7級,浪高4米,在“向陽紅10”科考船上執(zhí)行科考任務的科學家們眼里這并不是理想的天氣狀況。中國大洋科考第四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周建平和隊員們沒有休息,像往常一樣嚴謹細致地開展科考工作,應對惡劣海況下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新華社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他們在“五一”勞動節(jié)里的工作鏡頭。
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5月1日,首席科學家周建平(中)和同事在安排當天的任務。
5月1日,西南印度洋上,陰冷有雨,風力6-7級,浪高4米,在“向陽紅10”科考船上執(zhí)行科考任務的科學家們眼里這并不是理想的天氣狀況。中國大洋科考第四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周建平和隊員們沒有休息,像往常一樣嚴謹細致地開展科考工作,應對惡劣海況下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新華社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他們在“五一”勞動節(jié)里的工作鏡頭。
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5月1日,周建平(左二)觀察可視抓斗的視頻,決定對海底抓斗取樣的地點。
5月1日,西南印度洋上,陰冷有雨,風力6-7級,浪高4米,在“向陽紅10”科考船上執(zhí)行科考任務的科學家們眼里這并不是理想的天氣狀況。中國大洋科考第四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周建平和隊員們沒有休息,像往常一樣嚴謹細致地開展科考工作,應對惡劣海況下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新華社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他們在“五一”勞動節(jié)里的工作鏡頭。
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5月1日,吃完午飯后,周建平通過窗戶觀察海況。隨時觀察海況是他的職業(yè)習慣。他說,大洋科考也要“看天吃飯”。
5月1日,西南印度洋上,陰冷有雨,風力6-7級,浪高4米,在“向陽紅10”科考船上執(zhí)行科考任務的科學家們眼里這并不是理想的天氣狀況。中國大洋科考第四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周建平和隊員們沒有休息,像往常一樣嚴謹細致地開展科考工作,應對惡劣海況下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新華社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他們在“五一”勞動節(jié)里的工作鏡頭。
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5月1日下午,周建平在后甲板上觀察海況,希望明日天氣能夠按預報的那樣轉好,可以回收地震儀。
5月1日,西南印度洋上,陰冷有雨,風力6-7級,浪高4米,在“向陽紅10”科考船上執(zhí)行科考任務的科學家們眼里這并不是理想的天氣狀況。中國大洋科考第四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周建平和隊員們沒有休息,像往常一樣嚴謹細致地開展科考工作,應對惡劣海況下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新華社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他們在“五一”勞動節(jié)里的工作鏡頭。
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