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國內> 時政 > 正文

      李保國:一位知識分子的人生坐標

      2016-05-02 15:15:52??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李霖 趙舒文  
      分享到:

      一位知識分子的人生坐標

      ——追記河北農大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

      他是一位樸素得“比農民還農民”的大學教授。

      他是一位付出畢生心血帶領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科技專家。

      他是一位用58載閃光人生回答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一命題的優秀共產黨員。

      李保國:一位知識分子的人生坐標

        2003年9月,李保國在崗底村果園檢查果樹病蟲害防治工作。谷占元攝

      他叫李保國,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每年在太行山區“務農”200多天,創新推廣36項農業實用技術,幫助山區農民實現增收28.5億元,帶領10多萬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他以扎根山區30多年的無私奉獻,以對農民群眾的深厚情感,標注了一位知識分子一心為民的人生坐標。

      今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國教授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噩耗傳來,許多山區百姓自發在村里設置靈堂為他守靈。網絡上,上百萬人祭奠他,29萬多網友在手機微信中為他點亮燭光。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區不同地方的老鄉帶走,撒在他生前為之奮斗、牽掛的土地上。

      “農民急需的技術就是我們科研的方向”

      “‘脫貧為科研出題,科研為脫貧解難’是李保國作為農業專家工作的主基調、紅線條?!焙颖鞭r大科教興農中心副主任李鐵旺說,李保國的科研攻關,就是沖著農民脫貧去的,“有同行說,李教授的項目,個個土得掉渣,可正是這些項目解決了農民脫貧的老大難問題。”

      1981年,李保國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椅子還沒坐熱,上班僅十幾天的他就響應學校號召扎進太行山,搞起了山區開發研究。

      當時的太行山,水旱災頻繁,交通不便。脫貧致富,成了山區群眾最急迫的愿望。

      李保國跟課題組的同事們選擇了極度貧困的河北省邢臺市前南峪村作為開發試點。

      前南峪村的山體現了太行山的普遍特點:土層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機質少,基本上年年種樹不見樹,年年造林不見林。

      他起早貪黑,跑遍了山上的溝溝坎坎,“山當餐桌地當炕,躺在地上吃干糧”一度成了生活常態。晚上則挑燈夜讀,分析數據,尋求破解之道。

      樹木存活的唯一途徑就是加厚活土層。土從何來?如何保證加厚的土層不被雨水沖蝕?一個個難題在白天的翻山越嶺中,在夜晚柴油燈的陪伴中不斷得到解決。

      李保國陸續提出“深眼悶炮”控制爆破松土蓄水技術、隔坡溝狀梯機械整地技術、太行山片麻巖區“蓄、集、整、改、排”防洪減災工程技術,“聚集土壤,聚集徑流”讓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樹木栽植成活率從原來的10%一躍到了90%。經過十幾年的開發治理,前南峪變成了“太行山最綠的地方”。1996年,50年一遇的暴雨重創邢臺西部山區,前南峪村卻青蔥依舊。

      李保國因勢利導,引導群眾栽蘋果、種板栗。如今的前南峪,林木覆蓋率達90.7%,獲“全球生態環境建設500佳”提名獎,人均收入達10600元。前南峪的“致富經”在周圍村“發酵”,所在的漿水鎮由貧窮鎮變成了富裕鎮。

      鄉親們說,是李保國傳授的治山方法救了前南峪,救了漿水鎮。

      1996年,李保國跟隨河北農大科技救災團來到內丘縣崗底村。洪水剛剛沖毀了村里的250多畝耕地。看著時任村黨支部書記楊雙牛難過的樣子,李保國悄悄遞給他一個小紙條,上面寫著“需要果樹管理技術,我可以幫忙”,后面留著他的家庭電話。

      一個月后,李保國帶著同在河北農大任教的妻子郭素萍搬到了崗底村住下來。白天,一座山接一座山考察,晚上,反復盤點治理方案。半個月下來,李保國拿出治山計劃:一是人均2畝蘋果,平均收入2萬元;二是人均發展板栗5畝,平均收入5000元;三是人均2只小尾寒羊,平均收入3000元。蘋果成為大家的首選。

      村民在8000畝山場栽下20萬棵蘋果樹。為了讓果農盡快掌握好技術,他編寫了128道蘋果標準化生產管理工序,人手一冊,通俗易懂。按工序生產的蘋果,果型、著色、個頭像一個模子脫出來的。

      崗底的蘋果火了,1999年獲昆明世博會銀獎,“富崗”品牌2011年評上中國馳名商標。富崗蘋果連鎖基地發展到太行山和燕山11個縣市的369個村,種植面積5.8萬畝,產量超過1億公斤,帶動7萬多農民脫貧致富。

      臨城縣鳳凰嶺鵝卵石密布,干旱缺水,開發難度大。村民們說,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種樹,種了死,死了種,再種還是死。1999年,他們找到了李保國。

      李保國和群眾一起,通過采樣發現,表層是亂石灘,下面是僵石層。僵石呈強堿性,亂石灘不存水,根本種不活樹。

      “把僵石刨出來,換上土不就可以了嗎?”在李保國指導下,綠嶺公司在丘陵崗地開辟了治理戰場,全面實施“挖走鵝卵石、打破僵石層、開溝建立保水層、聚水節水保水”的荒崗治理技術和“有機肥改土、養雞治蟲、大樹開心、見枝拉平”的優質薄皮核桃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體系。

      如今,這些技術成果被荒崗丘陵區農民“復制”,僅邢臺市山區就種植薄皮核桃60萬畝,年產值超過20億元。

      2014年,南和縣開始發展紅樹莓產業。由于缺少技術,樹苗成活率僅有10%左右。項目負責人周岱燕慕名找到李保國。

      當李保國了解到這是一個快速脫貧致富的好項目時,應承了下來。在一個多月時間里,他跑遍了東北三省、山西、河南等地,考察基地、調查市場,拿出了一套發展方案,先后抽調5名碩士研究生進入樹莓技術課題組,搞基礎研究工作,還動員國家林科院育苗中心專家加入,專攻紅樹莓的組培及紅樹莓新品種的培育。

      在李保國技術團隊的支持下,南和縣建立了國內最大的樹莓種苗組培中心,年產樹莓種苗1500萬株,可滿足2萬畝土地的種植發展需求。目前,種植面積近7000畝,輻射河北10多個縣,農戶每畝增收5000元以上。

      30多年來,李保國主持完成的“太行山石質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術”獲國家“七五”重大攻關成果榮譽獎,10多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而這些技術,都是貧困地區群眾最急需的技術。

      “李教授常說,農民急需的技術就是我們科研的方向,要多搞‘雪中送炭’的技術,不做‘錦上添花’的文章?!崩畋拇顧n河北農大教授齊國輝說,李保國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接地氣、能治窮、有市場。

      “把我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我’”

      稀疏的頭發,黝黑的皮膚,樸素的衣裳,長滿繭子的雙手,在人們的印象里,李保國活脫脫一個農民形象。

      李保國:一位知識分子的人生坐標

        2013年3月,李保國(右一)在阜平縣指導山區規劃。谷占元攝

      “讓農民親近科技、掌握科技,農業科技工作者先要學會當農民。”幾個月前,李保國在接受采訪時說,把科技轉化成生產力,必須讓技術長在泥土里。

      30多年來,李保國在山里“務農”的時間年均超過200天,成了一個不打折扣的“農民教授”。在前南峪時,他和妻子郭素萍都是課題組的主要成員,夫妻倆根本無暇顧及遠在保定的家。不得已,他們只好把年邁的母親和一歲多的兒子也接到村里,一住就是4年多,成了地道的“山里人”。他的課題叫小流域的立體開發,好多村民都管他的兒子叫“小流域”。

      1999年,臨城縣鳳凰嶺著手開發時,荒山野地中蓋了5間窩棚式的小房。項目負責人高盛福想把李保國安排在縣城賓館。李保國說:“我不是來享福的。住在城里耽誤時間,還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哪能行!”李教授帶頭把自己的鋪蓋卷放在了窩棚里。

      “一些員工抱怨環境艱苦,可看到保國老師這樣的大教授,與大家一起干、一起苦、一起累,就再也沒了怨言。”高盛福說。

      從武邑縣一個農民家庭走出來的李保國,一直揣著濃濃的“三農”情結。他常說,“我是農民的兒子,見不得窮?!薄斑€有許多山區農民在過苦日子,我必須把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全部貢獻出來。”“太行山的父老鄉親富起來了,我的事業才算成功。”

      “作為一個林業專家,一定要了解農民,給他們聽得懂、用得上的知識。”李保國說,農民最講究眼見為實,要讓農民把技術學到手,必須先做給他們看,再帶著他們干。

      在崗底,李保國推廣蘋果套袋技術。這項新技術當時在河北省尚無先例。“蘋果不見光還能長?”面對群眾的不理解,李保國拿出5萬多元科研經費買來紙袋,手把手教村民套袋。秋天,套袋蘋果又大又紅,5兩到6兩的每個賣10元,8兩以上的每個賣50元,最高的賣到了100元,而沒套袋的蘋果還是賣不上價錢。這下,群眾服了。

      高盛?;貞?,在綠嶺核桃新品種實驗攻關時,李保國為了掌握核桃開花授粉的第一手資料,每天背一個水壺,從上午10點一直盯到下午4點,中午就在現場啃兩個饅頭,一盯就是一個多月。2003年夏天,正在進行人工干預實驗時,突降大雨。李保國用傘給核桃新苗遮住了雨,卻把自己淋在大雨中。

      多年來,李保國研發出一系列先進適用技術,如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技術、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技術、綠色核桃配套栽培技術等。所有這些技術,他都免費甚至貼錢提供給農民。

      2007年,李保國在日本長野縣信州大學搞梨樹矮化課題研究,看富士蘋果的發源地管理技術世界一流,便打電話給他愛人,要崗底技術員楊雙奎來學習,路費不用出,飯費不用拿,全由他掏腰包。

      30多年來,李保國先后培訓太行山、燕山貧困地區農民數十萬人次,推廣標準化林業技術累計面積1000多萬畝。2010年,崗底村191名果農獲得國家頒發的果樹工證書,崗底村也成為全國第一個“持證下田”的村莊。

      多年來,李保國榮獲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全國綠化獎章、河北省特等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但他最樂見的卻是一個又一個農民變成了農業專家。

      “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干兩件事:一是把我變成農民,二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李保國不只一次說。

      李保國不僅是科技攻關的高手,也是甘為人梯的良師。

      他常說:“一個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堅,力量還是有限。我要讓更多學生成長為扎根山區、服務‘三農’的有用之才。”

      30多年來,李保國先后承擔了57項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大批學生被他“趕”到田間地頭,把所學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

      在這種手把手、肩并肩的實踐教育中,許多學生取得了驕人的科研成績。

      學生湯軼偉,在讀研究生階段進行了核桃樹枝條傷流規律研究。以前核桃樹都是冬季修剪,但這樣刀口容易流失水分。在李保國的指導下,湯軼偉經過上千次實驗,顛覆了冬季修剪的傳統做法,將剪枝時間確定在春季發芽前的20天以內,避免了因剪枝時間不當造成營養流失。目前,這一創新成果寫進了教科書。

      學生史薪鈺,在平山縣葫蘆峪的山地開發中,從事坡面結構穩定的影響因素研究。在李保國的指導下,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取得了當年治理、當年坡面穩定的效果。目前,史薪鈺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省推廣。

      “保國是跟隨河北農大‘太行山道路’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深深懂得實踐對科研和教學的重要性。”李保國的大學同學、河北農大校長王志剛說。

      為了讓李保國拿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務太行山區,河北農大為他的課題組建設了3個專用實驗室,并配備了全新的科研設備,學院的綜合實驗室也優先保證他的研究生使用。

      李保國及時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把生產一線的信息作為信號,更新教材,更新講授內容。他主講的課程生動、形象,指導性強,備受學生推崇。

      “他一直都上著本科生的課,我說你實在忙不過來就象征性地上幾次課,剩下的給年輕老師分分。他堅決不同意,說要從本科階段開始引導,使學生熱愛農林專業。”河北農大林學院黨委書記盧振啟說。

      李保國帶的碩士研究生,七成以上考上了博士,而且全部拿到了國家獎學金。

      “健康給我下絆,我與生命賽跑”

      李保國教授去世的噩耗震驚了整個河北,他生命里最后10天的行程更讓人們敬仰、哀痛!

      “4月1日,邢臺—南和;4月2日,邢臺—前南峪;4月3日,邢臺—南和;4月4日,邢臺—保定;4月6日,邢臺—內丘……4月8日,順平—保定……”李保國的日程表詳細記錄著他心系農民、情灑太行的赤子之心。

      “李教授啥時來俺們村指導???”在他離去幾個小時后,那些不知噩耗的農民兄弟,還在期盼著他的幫助。

      “崗底離不開你??!早知道你會走,我怎么也得讓你好好休息休息!”內丘縣崗底村黨支部書記楊雙牛說,4月6日,他們還在一起討論太行山生態大花園的建設規劃。

      誰也不會想到,李保國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

      4月8日上午,李保國從順平趕回保定。此時,58歲的他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好好休息了。

      本來,這次河北省科技廳在順平舉行的山區開發會議,有同事勸他派別人去,他卻說:“不行。”因為他牽掛著山區開發的整體科技規劃,也牽掛著一個個具體的科研項目。

      一個多小時的山路趕回來,李保國來不及休息,立刻召集課題組成員開會討論,為第二天在石家莊召開的2014—2015年河北省科技支撐計劃中的河北省山區蘋果產業技術創新與示范體系建設、河北省山區核桃產業技術創新與示范體系建設、河北省山區特色雜果產業技術創新與示范體系建設3個項目的驗收會作最后的準備。

      討論一直延續到飯桌上。李保國沒有午休,下午3時討論一結束,就自己開車,帶著部分課題組成員奔赴石家莊。

      下午5時,一到石家莊,李保國立刻叮囑課題組成員們為第二天的科技項目驗收會作最后的準備,自己則見縫插針地忙活其他科研項目。

      等李保國忙完,已近晚上10點了。仍不放心的李保國一一敲開課題組成員的房門,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確認——“明天的簽到表做好了嗎?”“驗收表做好了嗎?”“專家投影儀準備好了嗎?”得到肯定的答復后,李保國才放心回房間休息。

      4月9日是周六,科技項目驗收會接近中午才結束。同事們返回保定,李保國和同為農大教師的妻子郭素萍卻留了下來。他們要去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參加一個有關果樹節水灌溉項目的會議。李保國一再說“這個項目很重要”,因為它關系著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而這些,恰恰是他30多年來最關心的問題。

      妻子心疼他,勸他飯后休息15分鐘再出發。李保國卻發了火:“時間提前定好了,讓人家等我嗎?”

      會一直開到傍晚,李保國卻舍不得在石家莊住一晚,又一次迎著朦朧夜色踏上歸途。

      “周一、周二在校給本科生上課,周三去青龍,周四去灤縣……”回程路上,李保國仍像平常一樣,一項一項交代妻子安排下一周的工作。

      今年春節之后,雖然開始明顯憔悴,可李保國仍堅持下鄉20多次,赤城、平山、南和、臨城、行唐、崗底、前南峪……李保國的同事們都說,這30多年,他干了比普通人70年還多的工作。

      同事和學生經常勸他多歇歇,保養一下身體。可他說:“老想著病,也不可能活多大年紀。健康給我下絆,我就與生命賽跑。沒啥可怕的,跑一跑更舒服。”

      一路上,李保國的手機響個不停,妻子一直在幫他接聽,為他傳話。這是這對科研伉儷在路上的常態。

      熟悉李保國的人都知道,他的手機24小時開機,通訊錄里超過三分之一的號碼是普通農民的。無論何時何地,每位素不相識的農民打來電話,他都會耐心地接聽解答。

      從石家莊回到保定時,天已經黑了。晚上8時15分,李保國才開始吃晚飯。因為工作太忙,8點以后吃晚飯已經成了李保國的習慣。

      晚飯是雜豆粥、咸菜疙瘩,還攤了幾張雞蛋餅??衫畋圆幌?。妻子好說歹說,李保國才勉強吃了一張。

      今年春節過后,李保國的飯量突然變小了。出差在外,午飯李保國也經常只吃半兩米飯、幾口咸菜。

      只有最親近的人才知道,李保國的病有多嚴重。

      因為常年高強度工作,1998年李保國患上了重度糖尿病。2007年,重度疲勞性冠心病又纏上了他,經北京多家權威醫院診斷為血管彌漫性堵塞,已無法進行常規支架或搭橋手術,只能多休息、保守治療。

      但李保國閑不下來。他甚至戲言:讓我干下去吧,萬一有一天我嚴重發病,緩得過來就緩,緩不過來就算了。

      因為食欲減弱,春節后短短兩個月時間,他的體重下降了十多斤。大家都勸他去醫院看看,李保國卻總推托說沒時間,還戲稱飯量減小是低能耗高效率。

      李保國的學生施麗麗清楚記得,以往,雖然疾病纏身,可只要一下村,李保國精神顯得比誰都好,走得比誰都快。但3月9日,到灤平示范區實地勘測那次,因為山路通不了汽車,大家只好徒步爬坡,李保國曾在路邊輕聲嘆息:“你們先走,我慢一點——爬不動了。”

      吃完晚飯,工作電話又從李保國的手機上一個個撥出接入。

      已經是晚上9時了,李保國還在電話里跟南和縣“中國樹莓谷”產業園負責人周岱燕溝通建設樹莓采摘園的事情。

      這是李保國生前留給世界的最后話語。

      4月10日凌晨2時,妻子被李保國不順暢的呼吸聲吵醒——他已經雙眼緊閉、呼吸困難,說不出話來。

      這一次,李保國再也沒能緩過來。

      得知李保國去世后,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第一時間作出批示,稱李保國是時代楷模,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作出了卓越貢獻,對他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4月12日,河北省委作出《關于追授李保國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

      4月12日上午10時,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遺體告別儀式在保定殯儀館舉行。河北省委書記、省長等省領導送花圈。省委副書記趙勇及社會各界數千人參加遺體告別儀式。

      李保國去世后,自發性的群眾追悼活動陸續開展。

      邢臺縣前南峪村、內丘縣崗底村、臨城縣核桃基地,以不同形式開展追悼活動。阜平縣、平山縣分別舉辦追悼會,紀念李保國同志。

      蘋果花開的季節,李保國走了,走得讓人牽腸掛肚。

      山區百姓們說,李保國的魂沒有走。這漫山的蘋果樹、核桃樹,是李老師的血汗化成的,這里的樹,這里的山,都是李保國。

      在人民心里,李保國永遠與太行一體,與群眾相依。

      (光明日報石家莊5月1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光明日報通訊員 宋國強)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更多>>新聞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五月开心六月伊人色婷婷,在线激情爱性视频,欧美性xxxbbb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超级乱淫视频aⅴ播放视频| 中国特级黄一级**毛片|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欧美日韩3751色院应在线影院| 在车子颠簸中进了老师的身体| 免费a级毛片出奶水| ssswww日本免费网站片| 男人的天堂av网站| 天天天天躁天天爱天天碰2018| 伊人影视在线观看日韩区| jizzjizzjizz国产| 波多野结衣未删减在线| 在线观看的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 啊灬啊别停老师灬用力啊视频| 中文日韩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老司机在线精品| 妖精的尾巴国语版全集在线观看| 内谢少妇XXXXX8老少交| h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天堂资源中文官网bt| 狠狠噜狠狠狠狠丁香五月| 国内精品免费麻豆网站91麻豆|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jizz国产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www亚洲欲色成人久久精品| 波多野结衣最新电影|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视频| 久草福利资源站| 老师邪恶影院a啦啦啦影院|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 国产午夜福利内射青草| 两根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