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夢想or最后瘋狂 告別“地板價” 誰下了原油超級買單
2016-05-03 09:19:22??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4866手、11328手、27103手……中國證券報記者復盤5分鐘k線發現,自4月以來,芝商所(CME Group)旗下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輕質低硫原油(WTI)期貨今年6月交割的合約在10余個交易日出現巨量成交,超級買單頻頻引發價格跳升。 中國在今年1月為成品油價格調整設置的“地板價”(即國際油價每桶40美元為調控下限),在經歷“六連停”后于4月被突破。截至4月29日,NYMEX原油期貨價格報收每桶46美元,當月累計漲逾16%,錄得一年來最高月度漲幅。 不可思議的是,德國商業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等屢被“打臉”的國際投行仍然認定,一季度油價漲勢與去年同期復蘇相似——因供應過剩局面得不到解決,漲勢只延續至5月份,未來幾周油價將跌向每桶30美元。 投行“烏鴉嘴”:油價你別猜 2月以來,WTI油價從最低每桶26美元漲至46美元,3個月時間上漲超過76%。 時間回到今年1月,高盛早前表示原油迎來抄底時機,但過后又改口“油價下跌是假象,別著急抄底石油”,不難發現,原油市場的變化莫測讓機構動搖。“烏龍預測”不只是高盛,也不只發生在原油市場,還包括黃金等其他市場。 查閱公開資料可見,渣打、美銀美林、德國商業銀行、瑞銀集團、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匯豐銀行均曾陷入了“預測漩渦”。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投行的報告似乎連他們自己都不信。去年,就在高盛對外宣稱應該出售黃金的同時,二季度其就買入了370萬股SPDR黃金基金,價值約5億美元。 在4月中下旬多哈凍產協商會議召開前夕,高盛卻對其持冷淡立場,稱別指望這個會議將給油價帶來支撐。高盛大宗商品策略師Damien Courvalin在其研報中稱:不認為多哈會議將給原油市場多頭帶來驚喜,考慮到市場花了18個月的時間才最終開始再平衡,所以減產毫無意義……更大的可能是,多哈會議將為油價提供下跌催化劑。但有意思的是,此番表述后的兩周,WTI油價上漲近10%。 市場幾乎已經習慣頻頻“變臉”的投行預測。高盛在看空的同時認為,石油價格處在每桶35美元的水平上,既不太高也不太低,這個價格水平正適合投資者購買美國油企的股票。高盛分析師在報告中稱:“2016年第二季度是進入原油市場絕佳的時機,應該利用石油市場的波動做多石油。”高盛預計,第二季度WTI原油平均價格為35美元,2016年末達到每桶38美元,2017年油價升至每桶57.50美元。 “高盛是有名的‘大嘴巴’。”上海一位期貨研究所負責人表示,高盛的買賣操作研究報告實際只對自己的客戶們發布,對于一個普通投資者來說,你就是想選擇也無從知曉。如果高盛不是投行也就罷了,但它恰恰掌握著或者說變相掌握著多類投資品種,特別是大宗商品的定價權。 可是,高盛也曾被譽為“業界良心”。在2013年,高盛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金價周期接近拐點,金價在2013年達到峰值的壓力增大。但當時,包括瑞銀集團、道明證券、花旗集團、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等國際投行均看漲國際金價,甚至多數認為國際金價將升至每盎司2000美元上方。 “當前面臨的危險與2015年有相似之處,”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駐法蘭克福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ugen Weinberg大膽預測,“市場看似已經過熱,修正已經是姍姍來遲。” 去年5月,布倫特原油自上漲45%至68美元/桶附近水平,因美國活躍鉆機被閑置,交易商預期產量將迅速減少。隨著生產持續擴大,漲勢發生了逆轉,2015年6月生產量達到961萬桶/日高位,在此之前油價已經連續下滑長達一年時間。 |
相關閱讀:
- [ 04-27]美股收盤漲跌不一 美國原油價格跳升3%
- [ 04-18]伊朗高官:不放棄恢復國際原油市場的份額及產出
- [ 04-15]陜西一采油廠發生原油泄漏 已是一周內第二次(圖)
- [ 04-05]全球原油“凍產”計劃或成紙上談兵
- [ 04-05]制裁解除 世界第四大儲油國伊朗原油出口翻番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