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國有企事業單位“近親繁殖”現象調查
2016-05-04 21:51:47??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李霖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 題:一些國有企事業單位“近親繁殖”現象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近日,中國工商銀行巡視整改情況通報中提到,“總行管理的691名干部中,有220名干部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統內工作”,“近親繁殖”現象引發公眾關注。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近一年來,中央巡視組、各地的地方巡視組已披露多個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存在違規招聘近親屬問題。在一些單位,通過“蘿卜招聘”、繞道進人、內部照顧、交叉安排等方式,“近親繁殖”現象多有出現。 少數領導干部把近親屬安排在收入較高崗位 專家表示,國有企事業單位“近親繁殖”,是指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違反有關規定,招聘或者安排近親屬到所屬單位工作。 記者梳理發現,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近親繁殖”現象并非個案,也由來已久。去年中央巡視組第三輪專項巡視31家單位中,就有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中國氣象局、中國人壽、農發行等6家單位涉及“近親繁殖”問題。在去年中央巡視組前兩輪專項巡視中,中國郵政、中石油、中海油3家單位也被通報存在“近親繁殖”情況。 江西、海南、福建等地區的地方巡視組也發現不少國有企事業單位存在“近親繁殖”問題,如“少數領導干部違規安排子女和親屬到本系統收入較高的崗位工作”等。一些違反任職招考回避制度的領導干部也因此被追責。 云南省反腐倡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周梁云等多位專家分析,領導干部違規進人,容易導致單位風氣敗壞、腐敗滋生,并影響事業的發展。長期“近親繁殖”的結果,往往產生內部違規提拔任用等問題,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風氣,削弱其他員工工作積極性。 “近親繁殖”三大手段 近年來,一些單位“近親繁殖”手段不斷翻新,越來越隱蔽。 --“蘿卜招聘”、量身訂制。“普通高校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獲得國外學士學位,國際會計專業,大學英語四級,屏南戶籍,女,年齡25周歲以下。”這份被網友戲稱為“個人簡歷”的招聘文件,就曾是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財政局下屬收費票據管理所的公開招聘啟事。此事被曝光后,寧德市人事局取消招聘計劃并取消已聘用人員資格。 廣西人社廳前新聞發言人指出,報考條件要求過細,為“蘿卜招聘”留下了空間,“廣西某市招聘一個人,不僅限定專業,而且還要求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碩士,這個條件一卡,就剩某局長的女兒一個人符合。我們對此事進行了嚴肅處理。”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企事業單位在招聘工作人員時列出“具有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國家二級及以上運動員資格”、特定的大學畢業等與招聘職位無關的條件,其實就是以招聘為幌子,給某些人提供方便。 --履歷造假、繞道進人。2013年湖南江永縣個別領導干部子女親屬“繞道進人”事件非常典型。據調查,7名違規進入事業單位的領導干部子女中,存在履歷造假行為。比如當事人劉某,其父親為原江永縣副縣長。2012年劉某進入江永縣人社局,從事工傷救助管理崗位。 |
相關閱讀:
- [ 03-22]中共莆田市委組織部關于選拔市屬國有企(事)業領導班子成員擬任人選任前公示的公告
- [ 07-24]福建:國有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可離崗創業
- [ 03-24]同安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深入社區為民服務
- [ 02-15]司法解釋明確瀆職罪主體涵蓋國有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
- [ 04-16]我國將堅決糾正公務員考錄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中的不正之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