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 邊檢故意刁難,她被要求連按4次指紋 “去年和大學室友赴柬埔寨吳哥窟,出發前就聽說了柬埔寨邊檢官的種種劣行,我們幾個妞出發前就一致表示,堅決不給小費!”梁小姐講述了她在東南亞旅游“斗邊檢”的驚險過程。 飛機落地后,在辦理入境的每個柜臺前,都有畫布前寫著“請不要給我小費!”但是,梁小姐幾人很快發現這是忽悠人的,在等待辦理時,她就看到前面的同胞被索要“dollar(美元)”。 排隊輪到梁小姐了,邊檢男子低著頭說:“dollar!”她裝作聽不懂,連連擺手。對方又改用蹩腳的中文說:“小費!人民幣!”為讓梁小姐徹底明白,還邊說邊拿起一張10元人民幣示意她。 “我繼續裝傻,只見他臉色一沉,開始讓我按指紋,而且是除了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指紋!”梁小姐決定堅持到底,憋著肚子里的火,按對方說的做。四指指紋按完了,他又讓她去補充填了一個不需要填寫的信息單。折騰了半天,等她再回到柜臺前,這名邊檢官又示意她去別的柜臺辦理。“我偏不給,換個柜臺就是了,折騰半天,沒有給任何小費,最終還是通關了,哎!” 對話/ 越南旅行社導游:邊檢要“小費”,是腐敗行為 在要求匿名后,一位越南當地旅行社派到成都的導游阿杰(化名)對芽莊強索小費一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阿杰透露,近年來這樣極端的案例已有兩起,越南方面對中國游客索要“小費”的行為,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觀。 阿杰說,在東南亞國家都有給小費的習慣,在泰國和馬來西亞,小費甚至有明文規定,游客在入境后會被提示告知。但是這種小費,只針對服務人員,比如服務生、司機等,并不包括公職人員。 芽莊這個極端事件,他在網上也看到了本報的報道,一個女游客不想給這個錢,邊檢官就找小孩護照的問題把人扣下來。同泰國等國比起來,越南旅游開發比較晚,索要“小費”的現象何時形成的,也說不上來。“越南就是一個發展初級階段的樣子,邊檢口要錢,他們上頭可能有人默許。” “邊檢要的不是小費,而是腐敗行為。”據阿杰幾年來的了解,越南當地的邊檢人員都是他們的正規公職人員,索要“小費”的說法是偷換概念,這根本不是給服務生那種的小費,而是一個公職人員明目張膽地敲詐勒索行為,他個人對此是非常反感的。 觀點/ 中國游客應樹立良好形象 4日,針對芽莊機場被強索費用并被暴力對待一事,一位長期在東南亞工作的中國籍男子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這樣的事情之所以發生,一方面原因,其實與部分國人的自身問題有關。” “很多時候,不僅僅是人家(國外邊檢人員)要,有時候是中國人主動塞。”這位先生說,他接觸的個別在國外的中國人,有時候就為了捎帶一點東西出去,就去給邊檢人員塞錢,用這種方式尋求便利。“經常這樣做,有些國家的邊檢人員就會認為中國人都是這樣的,繼而來敲詐中國人。” 他認為,中國游客到國外旅游,應該樹立中國人自己的良好形象,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尊重當地人的習俗。遇到問題也不應該退縮,維權渠道其實是暢通的,但很多中國游客考慮到時間、經濟等問題就會放棄維權,這樣客觀上助長了對方的不良風氣。 連線/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事館:已向越方緊急交涉 5月4日上午10點過,華西都市報記者再次同越南駐華使館、駐南寧總領館進行聯系,試圖得到越南方面對邊檢人員向中國游客索要“小費”的解釋,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下午4點43分,記者再次聯系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事館,工作人員透露此事正在同越方緊急交涉。根據總領館的公告,領事保護官員在芽莊機場事件后向越方緊急交涉,并引導中國公民理性維權,收集相關證據。總領事館透露,越方何時能給予回復還不能確定,以往也有中國公民反映在越南機場被邊檢人員索要“小費”。 5月4日晚7點左右,華西都市報記者從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事館一名領事人員了解到,2日晚,有中國公民同越南邊檢人員發生沖突,領事館接到反映后迅速同越南外交部門取得聯系,越方對此也立即采取措施,安排中國公民順利出關,目前所有中國游客已平安回家。 該領事說,事發后,領事館所有領事立即開展了緊張工作,并發出信息請在場中國公民,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盡量把搜集到的證據和視頻發給領事館,領事館將據理力爭。 華西都市報記者查閱公開的報道顯示,越南本國媒體也曾多次關注邊檢官索要“小費”的問題。越南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青年報》三年前曾報道,胡志明市海關要在港口和機場安裝攝像頭,以監視工作人員,防止腐敗行為。越南海關下令在所有港口安裝攝像頭。一名海關官員稱,安裝攝像頭是為“監視官員是否故意制造麻煩,向乘客索取賄賂”。但是越南媒體稱,越南海關的措施看上去沒有那么奏效。 |
相關閱讀:
- [ 05-03]第一季度 導游服務景區游客滿意度明顯提升
- [ 05-01]暢享“五一”嘉年華 泉州古城啟用語音導游系統
- [ 04-29]有害生物入侵風險加劇 一些導游明知故犯帶入境
- [ 04-26]“游客滿意我快樂” ——記武夷山優秀導游張政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