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行披綠之時,這里的鄉親們卻在想念同一個名字,那便是李保國。 一名河北農業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每年在太行山區“務農”200多天,創新推廣36項農業實用技術,幫助山區農民實現增收28.5億元,帶領10多萬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然而,今年4月10日凌晨4時,58歲的李保國教授因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噩耗傳來,眾人皆哀。 “愿做太行山上的一棵樹,我的根,永遠扎在這里。”生前,李保國曾如是說。如今,這里的果林間還留有他走過的足跡,這里的鄉親們還惦記著他能回來——“李老師”的人生按下了停止鍵,但他的精神,卻永遠刻在了巍巍太行山上,和7300多萬燕趙兒女留在了一起。 圖為李保國教授在為村民示范果樹剪枝。(資料圖片) “把我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我’” 聽到李保國教授因病離世的消息,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勝福說什么也不敢相信。 “我驚訝地連問了三遍,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敢相信,更不愿意相信這是真的。”高勝福說,自己寧愿認為是在做夢,“多想夢醒來,李老師就在我的眼前,就在我的身邊。” 今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國教授因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李老師,鄉親們送您來啦!”4月12日,離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遺體告別儀式還有兩個小時,各地村民們早早趕到了保定市殯儀館。山里交通不方便,大伙兒凌晨就從家出發,驅車一二百公里,只為送李保國教授最后一程。 “親愛的李老師,是您把襁褓中的綠嶺撫養長大,成為了核桃產業的領導者;是您托起了太行山核桃產業帶的發展,用產業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可您卻離開了我們,真讓我們痛苦萬分。”高勝福難抑對老友的想念,寫下這樣的話。 “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干兩件事:一是把我變成農民,二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扎根山區30多年,李保國不只一次這樣說過。 高勝福還記得17年前第一次見到李保國時的情形:那時綠嶺公司剛成立,大家正在為承包的3500畝荒崗發展什么產業左右為難時,科技局幫找到了李老師。一見面,高勝福見他頭發稀亂,皮膚黝黑,穿一雙膠鞋,便評價說道:“長得像農民、穿的更像農民,整個一副農民形象!” 然而,正是這個“和心目中的教授形象不一樣”的“李老師”,經過實地測量,硬是在一片“幾輩子什么都不長”的荒崗上,規劃了適合薄皮核桃栽植技術的荒山治理的整地模式,確定了綠嶺核桃產業的發展方向。 如今,這些技術成果被荒崗丘陵區農民“復制”,僅邢臺市山區就種植薄皮核桃60萬畝,年產值超過20億元。“李老師可是咱們的大恩人!”大家伙兒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大救星”、“大恩人”,采訪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樸實的評價,好像只有這樣的詞匯,才能表達太行的鄉親們心底里的信賴與感激。 |
相關閱讀:
- [ 05-04]“老山人”李保國:山里的故事 山外的傳說
- [ 05-04]【網絡媒體走轉改】追記李保國教授:心之所在 魂歸太行
- [ 05-02]李保國:一位知識分子的人生坐標
- [ 04-25]河北日報今日重磅推出追憶李保國教授長篇通訊:太行山作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