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澳媒:中國私企對全球經濟影響更大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道澳媒稱,國有企業往往被認為壟斷了中國的市場,并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曾于今年2月在華盛頓舉行聽證會,尋找“全球范圍內國家資本主義”的證據。然而,盡管中國的一些國有企業非常龐大且在國內非常強勢,但中國私營部門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更大。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5月4日發表題為《中國的全球經濟影響力不再是國有的》的文章稱,當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該國約占全球制造業出口總額的5%,到2014年,中國所占份額已增至18%左右。中國的出口繁榮為全球消費者降低了商品價格,并通過融入地區供應鏈為亞洲的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 報道稱,大多數帶有“中國制造”標簽的產品并不是國企生產的。這基本上是一個私營部門在外來投資推動下獲得成功的故事。外來投資給中國沿海省份帶來了資本和技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國有企業在其工業出口額中僅占18%,這一比例到2014年已降至8%左右。2009年對中國數十萬家工業企業進行的綜合調查證實,私營部門在中國工業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資源和制造業等領域約69%的收入為非國有企業控制大部分資產的部門所得,這些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 只有約16%的工業收入屬于高度集中和基本上為國有企業所擁有的市場——最重要的是石油、電力和煙草市場。這些是真正的國家壟斷部門,但這并非中國獨有的現象。很多國家的石油、電力和煙草部門曾歸國有,有些現在仍然是國有。在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的其他工業部門,包括鋼鐵和煤炭,競爭也很激烈。 報道稱,雖然中國的工業企業多為私營且競爭程度很高,不過中國最大的那些公司仍為國有。鑒于國家壟斷石油和電力,中國最大的三家公司包括兩家石油巨頭和國家電網并不讓人感到意外。這三大公司2013年的收入之和幾乎相當于墨西哥的國內生產總值。 |
相關閱讀:
- [ 11-11]113家央企職工年均工資是私企的3.8倍
- [ 09-19]又一家私企飛船向空間站送貨 美商業航天之路漸形成
- [ 09-07]美國航天局利用私企火箭發射月球探測器
- [ 02-07]私企董事長欲將2億資產捐國家:致富不忘報黨恩
- [ 01-10]重慶價值16億元國企土地被小私企以406萬元買走
- [ 10-16]私企員工帶薪休假成水月鏡花 節假日反而更忙碌
- [ 10-24]河南新鄉私企掛靠民政局引發14年官民爭奪戰
- [ 08-14]公務員電視相親節目自稱私企老板 年收入50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