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考察阜平三年后 ——人民網記者二次回訪駱駝灣村、顧家臺村扶貧新貌
2016-05-06 17:18:22?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李霖 孫靖 |
分享到:
|
記者手記:期待紅色阜平脫貧夢早日實現 三年前的阜平之行,習近平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論斷。他鼓勵干部群眾“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大家一起努力,脫貧致富奔小康,并提出了扶貧開發工作的四項原則: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勢利導。 扶貧攻堅,阜平一直在努力。自國家“八七”扶貧攻堅以來,阜平就是國定貧困縣,是“燕山—太行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近年來,阜平縣依托本地資源,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精準扶貧新模式,打破制約發展的瓶頸,努力將“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扶貧,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5年,全縣 GDP預計完成34億元,比2012年增長22.6%;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012年為3262元,2013年為3913元,2014年為5150元,2015年預計完成5820元。 扶貧的根本是轉變觀念。在《擺脫貧困》一書的跋中,習近平指出,“全書的題目叫做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 不論是政策脫貧,還是項目脫貧,最根本的還是思想脫貧。一個地區的貧困問題往往有著自然因素、歷史原因和人文環境的交織,要實現可持續的“脫貧”不“返貧”,關鍵在于當地百姓能夠轉變舊的貧困思想,接受新的發展觀念,自己擁有造血的功能。完成這一重任既要靠廣大扶貧干部的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也要靠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面向十三五的扶貧攻堅戰號角已經吹響,在全面脫貧奔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作為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晉察冀根據地的首府所在地、全國著名革命老區,我們期待阜平這一在戰爭時期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紅色圣地脫貧夢早日實現,也期待阜平在和平與發展年代演繹的生動扶貧實踐為中國扶貧攻堅工作積攢下更多寶貴經驗。 |
相關閱讀:
- [ 05-06]習近平會見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艾格
- [ 05-05]習近平會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艾格
- [ 05-05]習近平會見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納雷什金
- [ 05-05]習近平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意何在?
- [ 05-05]從“八字真經”到“十六字訣”,習近平對年輕人提出新要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