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對話”網5月6日文章,原題:倫敦中國城式微,中國影響力全城擴散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國城”往往有著與周圍環境不搭調的建筑和中國洗衣店,雖有新來者入住,卻仿佛生活在過去時代。倫敦的老中國城上世紀40年代被炸后遷到蘇活區,住著來自香港和福建的移民,也吸引新移民(有非法的)尋找就業和關系。處處掛著標志性紅燈籠。但如今,倫敦在變,中國城也在變。 倫敦迅速變成一座富豪云集的城市,近幾年財富的涌入不可避免地改變這座城市及生活在這里的人。中國城也在改變。由于倫敦中西部地價上漲,傳統的中國商業難以為繼。來自中俄和別處的全球(新)投資,把這些華人商店趕到更便宜的地段。 如今,我們要考慮的不再是“中國城”,而是“中國的倫敦城”以及中國活動正處處重塑倫敦的方式。它不露形跡,紅燈籠沒了,中餐廳的香味消失了,新的“中國的倫敦城”不太看得到明顯的中國特點,卻比其前身更具生機和力量。 倫敦的華人數量較少,但屬于增長最快的族裔之一。新來者——如今主要來自中國內地而非香港——多是有錢人。新移民對中國城不感興趣,也不依靠社會關系。他們散居于倫敦各地,包括一些高檔社區。 但“中國的倫敦城”不止有這些富有的新來者。訪英的中國游客數量增加40%,消費屬最高行列。2013年至2014年,入讀英國獨立學校和大學的中國人數創下紀錄。調查顯示,中國留學生的生活費總額達到4.7億英鎊、學費3億英鎊。沒有他們,我們的學校就不會是現在這樣。留學生還是英企進入潛力巨大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的重要橋梁,也是住宅、汽車和消費品市場的一部分。 “中國的倫敦城”最顯重要的是不斷流入的投資。2013年中國投資者占到百萬英鎊以下外國投資的7.5%。他們無疑匯入了構成“中國的倫敦城”的無形中國資金矩陣。“中國的倫敦城”的新建筑已沒有了紅燈籠和老拱門,但它們正在改變這座城市的面貌。比如位于東倫敦皇家阿爾伯特碼頭一個耗資10億英鎊的商業園,就是中國投資者出的錢。(作者卡羅林·諾爾斯,陳俊安譯) |
相關閱讀:
- [ 05-07]英國舉行地方選舉 倫敦或迎首位穆斯林市長
- [ 05-05]英國舉行“超級星期四”選舉 倫敦將選出新市長
- [ 05-05]天津航空首架A330寬體客機抵津 6月執飛莫斯科倫敦
- [ 05-04]沙特花花公子倫敦度假:5輛鍍金豪車 6個侍從
- [ 04-28]倫敦“大本鐘”將靜音維修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