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道英媒稱,中國全面實施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的政策,完成了20年來規模最大、最漫長的一次稅制改革。這次改革與政治和經濟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5月6日刊文稱,從5月1日開始,中國政府將征收增值稅的范圍從主要是銷售商品的行業擴大到所有重要的服務行業,其中包括建筑業和金融業。它替代了基于總收入的營業稅。根據增值稅制度,企業可以扣除許多投入成本,從而減少繳稅。 文章稱,此舉今年可能會讓政府的稅收收入減少多達5000億元人民幣。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為了應對經濟增速放慢的財政刺激手段,因為這會讓企業有更多資金用于投資。 長遠來講,稅收改革對經濟而言是正確的做法。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說,中國正在加入140多個實行增值稅制的國家和地區之列。中國從1994年開始對制造業企業實行增值稅,相當于認可了這種對企業更合理征稅的方式。但是服務行業基本被排除在外,讓這類企業面臨不合理的競爭環境。依賴工業的經濟增長模式現在失去了動力,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所占的比重已超過了制造業。早就應該實行更加合理的稅制。 文章稱,稅制改革姍姍來遲的原因應歸咎于政治。改革暴露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裂痕,這樣的裂痕是中國財政制度的核心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政府出臺的政策讓越來越多的財政收入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而地方政府則要負擔絕大多數支出,包括從醫療到基礎設施方面的開支。為了彌補虧空,地方政府嚴重依賴賣地收入,這是導致近年來各地大興土木的一個因素。 文章稱,服務業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個寶貴而又可靠的收入來源。通過對服務業征收營業稅,地方政府可以將這部分稅款全部收入囊中。地方政府擔心,一旦“營改增”,就會像生產型增值稅那樣,地方政府只能拿到25%的稅收,其余要上交中央。因此,它們抵制這項改革,并拖延新政策落實的時間。 地方政府的反對似乎收到了一些實效。在實行新稅制后,地方政府會獲得稅收的一半而不是25%。此外,財政部承諾會通過轉移支付來確保地方政府不會因為新的稅制而減少收入。 |
相關閱讀:
- [ 05-05]建筑行業營改增 用好“甲供政策”稅款或可省數萬元
- [ 05-05]營改增政策運用得當 建筑企業可少繳不少稅
- [ 05-04]營改增全面推開 稅系理順尚待測試
- [ 05-04]營改增擴圍順利推進 納稅人點贊改革紅利
- [ 05-03]營改增后百姓交稅大不一樣
- [ 05-03]中國公路工程營改增計價依據調整 將“價稅分離”
- [ 05-03]餐企營改增樣本調查 倒逼行業自我完善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