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頭班長”的犟脾氣:該教的一定要教會,要做的必須做好!
多年來,李保國教授每年在山里“務農”200多天。圖為李保國為果農講授技術。(資料圖片) 熟悉李保國的人都知道李保國做事認真、脾氣倔犟。李保國的老朋友、河北日報邢臺記者站的劉秀禮說,李保國脾氣犟,不輕易認錯,但他有自己的表達方式。要是認可了對方的想法,若坐著他會嘿嘿一笑,若是站著他會嘿嘿一笑,拍拍屁股跺上幾腳。與李保國打了20年交道的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笑稱李保國是“杠頭班長”。對此李保國的回答是:干事創業沒有勁頭能成? 的確,如果沒有一股子“杠頭”勁,技術推廣很難被農民接受。拿李保國在崗底推廣蘋果技術來說,他教果農疏花疏果,有人心里嘀咕:“聽李老師的,他秋后一拍屁股走了,賠了算誰的?”他教果農給蘋果套袋,照例有人疑慮:“蘋果套上袋爛了咋辦?”為了讓果農安心,李保國自己出資5萬元買了35萬個蘋果袋供他們使用,并做出承諾:“套袋賠了是我的,賺了是大家的。”秋后一對比,果農徹底服了,套袋后的蘋果無論外形口感都大為改善。 為了掌握科研第一手資料,李保國往往采取“死盯”戰術。2000年李保國為觀察引進核桃品種開花授粉的情況,從當年3月開始每天背一個水壺上山,從上午10點一直盯到下午4點,中午就在現場啃兩個饅頭了事。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勝福說,我們不忍心想替他,讓他回去吃個熱乎飯,他卻說果樹的花期一年只有一次,如果錯過了至少延誤一年時間,關鍵時期必須盯好。而這一盯就是一個多月! 傳授推廣果樹技術,李保國同樣“緊盯不放”。他說,要想真正教會農民,必須對農民“死盯、盯死”。 崗底村村民61歲的“剛旦”說起李保國老師幾度哽咽。為教會剛旦蘋果套袋技術,李老師可是費了老勁。先是由李老師的學生三番五次地教,可直到把李老師的學生急哭了,剛旦也沒學會,他不是把蘋果套掉就是套不嚴實,總之和別人套得都不一樣,后來李保國又再次手把手細教兩三個小時,剛旦總算學會了。如今李老師在崗底的這個“笨”學生也年入十萬了,可他再也看不到“器重”自己的李老師迎面走來笑呵呵地問“剛旦你干嘛去”…… 有了李保國的“傳幫帶”,崗底村產生了一批“永久牌”的土專家。現如今崗底已有191名果農獲得國家頒發的果樹工證書,他們不僅自己能致富,還長年活躍在山區傳授技術。 “農業教育非實習不能得真諦,非試驗不能探精微”。多年來,李保國秉持科研為解決生產難題服務理念,堅持將論文寫在太行山上。作為大學教授、碩博導師,他在教學與學生培養上,同樣一絲不茍。 李保國的碩士生、綠嶺果業技術總監陳利英來自農村,剛入大學就聽說李保國老師很嚴,對于不愿上樹修剪果枝的學生,說“抽也要抽到樹上去”。及至投到李保國門下,陳利英“抽”沒見到,“嚴”卻是實實在在。 李保國要求學生,不懂可以問,但絕不能不懂裝懂;遇到問題要弄透徹,不能一知半解;提了要求就要按要求做,安排好的工作必須做好。因為未達要求,被李老師訓哭的學生不在少數。李保國常對學生說,不管以后你們怎樣,現在跟著我就要把該學的學到、學會。 在幫扶基地,李保國要求學生科研探討必須科學嚴謹、用專業術語,與果農交流務必通俗易懂、不能用字面話。一次因為在工作中沒堅持采用新技術,陳利英被李保國批得劈頭蓋臉,“不配做技術總監,就辭了算了!”這件事給了陳利英很大的觸動,她說現在自己在工作中也變得“敢于堅持”了。 30多年來李保國雷打不動堅持給本科生上課,對學生的論文也是一字一句一遍遍修改。陳利英還記得,有一次凌晨兩點多自己把論文發過去,四點多李老師就把修改過的論文返回來了,沒有人知道,李保國在怎樣夜以繼日地工作? “李老師就跟爹娘一樣,那天知道李老師去世的消息,我覺得我的支柱塌了!”在事業上已獨當一面的陳利英心里,李保國永遠是她堅強的后盾。以往陳利英每次把果園的活兒干得好好的,就會信心滿滿地盼著李老師來查看,如今她如師如父的李老師再也不會來了…… “鐵漢”的“柔軟心”:畢業論文答辯時別忘了換身衣服! 在不少人眼里,李保國就是個不知疲倦的鐵漢,對工作的嚴苛有時到了不近人情的程度。然而這個不輕易表達感情的鐵人,內心也有著如水的柔情。 李保國的愛人郭素萍是李保國的大學同學,也是李保國的工作搭檔,兩人結婚35年感情深厚,然而在郭素萍的記憶里,兩人從來沒過過結婚紀念日,唯一一次給自己過生日是在2015年。在兒子還小的時候,夫婦二人因為無暇顧及遠在保定的家,只好把年邁的母親和一歲多的兒子也接到村里,一住就是4年多。郭素萍告訴記者,有一次學校領導到山里看望他們,兒子爬上學校的車死活不下來,哭著喊著要回保定上幼兒園,沒辦法郭素萍只好硬把兒子拽了下來。 今年3月,李保國參加河北省婦聯舉辦的一個活動,主持人請李保國對家人說句心里話,現場很不好意思的李保國最終“擠”出了對家人積在心底的愧疚:“老婆、兒子,我愛你們,但我顧不上你們,對不起!”說完流下了眼淚。那也是郭素萍第一次聽到愛人的深情告白。 對學生,李保國除了不留情面的嚴苛,同樣有著柔情的一面。他會悄悄關心學生有對象了沒有,鼓勵學生遇到喜歡的大膽去追。陳利英記得,畢業論文答辯前,李老師特意囑托她答辯時換身衣服,還讓他的另一個學生幫著陳利英裝扮。 對于果農們,李保國的心更加柔軟。他的手機里存了數百個奇奇怪怪名字的電話號碼,“井陘核桃”“富崗蘋果”等等,都是向他請教技術又記不清姓名的農民打來的。在李保國去世后的幾天里,他的電話還時時響起,里面依然果農們操著鄉音的問詢…… 看起來憨憨的李保國,很多時候還很細心。2007年李保國在日本長野縣做梨矮化研究,看那里蘋果管理技術先進,便打電話讓崗底技術員楊雙奎去學習。他知道楊雙奎沒出過國,便讓愛人幫楊雙奎辦出國手續辦好,并負責送上機,自己則在日本接機,就這樣楊雙奎“省心”地裝了一肚子果樹管理技術回到了崗底。 身為經濟林專家,李保國愛樹也愛得“心疼”。高勝福告訴記者,李老師修剪果樹會穿軟底鞋以防將樹踩傷;做人工干預實驗他給樹打傘自己卻“晾”在雨里;他隨身帶把剪刀隨時留意給果樹修枝剪葉;他看到管理不力而受害的果園會發脾氣…… 真心換真心。李保國對鄉親的一腔熱血,換來了鄉親們對李保國的無限深情。一次李保國急著回學校開學術會被堵在山路,一村民愣是將自家土墻院拆了給李保國辟出了一條通道。 有人問李保國:你不圖名不圖利,為什么這么賣命?他說,我來自農村,見不得農民窮!這就是他的回答! 李保國生前曾提到要把太行山區產業帶統一整合,串成一條線,給太行山系上既有顯著生態效益又有顯著經濟效益的“金腰帶”。如今他走了,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各地的老鄉們帶走,撒在他生前為之奮斗的土地上。懷想他感念他的人們,正沿著他開創的山區開發路子,著力打造更好的金山銀山綠水青山! 巍巍太行山,永遠不會忘記那個一身塵土、兩腳泥巴的老山人——“農民”教授李保國!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