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官網發布一份漫畫圖集,解讀中共如何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干部。直觀簡單的形式和輕松幽默的口吻,讓中外民眾印象深刻。
“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包括黨政領導干部選用在內的相關制度也成為國外關切。”中聯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采用漫畫圖集解讀,是在形式和話語體系上的創新,是為了讓中外看得進、看得懂。”
這組漫畫講了什么?中共黨政領導干部究竟怎么選?對此,本報進行了梳理。
中共最高領導怎么選?
中共黨政領導干部的涵蓋范圍較廣,其中,各級黨政機關中處于領導崗位上的公職人員是主體。中共最高領導人和領導機構是如何產生的?我們以中共十八大為例,一探究竟。
首先是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選舉。從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中央先后派出59個考察組進行考察,確定了727名考察對象,通過提名、表決、選舉的方式,正式選出506名“兩委”成員。
然后是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選舉。由上一屆中央政治局提名、新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醞釀正式候選人名單,并進行無記名投票,選舉出25名委員和7名常委。
最后是中央總書記的產生。總書記是中共中央委員會負責人,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必須從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產生。
事實上,中共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特點在于:其一,既“選”又“舉”,有民意測驗與投票,也有組織推薦與考察,力求選出有賢能的干部;其二,德才兼備,特別是在“德”的方面對干部有嚴格要求;其三,注重實績,力求選出有能力和實干精神、群眾認可的領導干部。
選拔任用有哪些程序?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原主任徐鴻武表示:“與西方自由競爭的選舉方式不同,中共選拔和任用領導干部實行協商民主與票決民主相結合。經過層層考察,充分醞釀,各方協商,體現中華和合文化傳統。”
在中國,成為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別的領導干部絕非易事,從普通公務員隊伍脫穎而出成為正部級干部的幾率只有一點四萬分之一,平均所需時間至少要20多年。
選拔任用的基本程序主要分為兩種情況:領導換屆與個別調整。
領導換屆選拔任用的程序分五步:第一步,黨委及其組織部門動議,形成工作方案;第二步,民主推薦后,確定考察對象;第三步,從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對考察對象進行考察;第四步,由黨委集體討論,在充分討論基礎上進行表決,決定任免事項;第五步,任職執行,遵循任職前公示制度、任職談話制度和任職試用期制度。
通常情況下,領導干部是按照程序、逐漸晉升的,但是為了發現更多有真才實干的干部,也有一些靈活的用人方式,比如面向社會進行公開選拔、本單位或本系統內部進行競爭上崗。另外,特別優秀的干部或是因工作特殊需要,可破格提拔。
選任后如何監督考核?
“權力不受約束必然產生腐敗”,監督和考核是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保證權力不被濫用的重要環節。
對黨政領導干部的監督主要分為“黨紀監督”和“法律法規監督”兩個方面。“黨紀監督”就是以黨紀約束,要求干部時刻遵循組織紀律。“法律法規監督”是指在考察中,為了避免違規提拔和任人唯親,凡是涉及考察組成員本人或親屬的,都必須回避。在任用中,凡涉及本人基本信息、家庭情況、財產等應報告的任用事項而未匯報的,一律無效。
除了上述監督方式外,中共還采用“用人失察責任追究制”,對選拔任用過程進行倒查。去年10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就對縣級基層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等損害群眾利益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北京市也專門針對“土地閑置、重大建設未按時開工”等典型問題嚴肅處理了10名局處級領導干部。
“無功即是過。”為了避免領導干部不作為,中共還制定了包括年度考核、目標責任考核、績效考核等各種形式的考核措施。據統計,地方黨政領導干部每年要面對40多項指標檢查,這些指標各有側重、各有特色。考核結果中不合格的,將面臨免職、降職和撤職處分。(李貞 程 鈺 章元元 蔣子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