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就明確了股市、匯市、樓市的政策取向,即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發展規律,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股市要立足于恢復市場融資功能、充分保護投資者權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加強發行、退市、交易等基礎性制度建設,切實加強市場監管,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嚴厲打擊內幕交易、股價操縱等行為。匯市要立足于提高貨幣政策自主性、發揮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在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的同時,逐步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有彈性的匯率運行機制。房子是給人住的,這個定位不能偏離,要通過人的城鎮化“去庫存”,而不應通過加杠桿“去庫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觀、 地方為主體的差別化調控政策。 找到了著力點,在操作上還要把握好兩點: 一是避免短期化行為。全球經濟要從國際金融危機中走出來,需要經歷一個較長過程。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結構調整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是一場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持久戰。在這樣的形勢下,必須保持戰略定力,要樹立信心,堅定戰勝困難的決心,保持滴水穿石的耐心,多做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擴張辦法給經濟打強心針,造成短期興奮過后經濟越來越糟。 二是避免不適度。無論是需求政策還是供給政策,無論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還是結構政策,無論是發展政策、改革政策還是社會政策,都要把控好“度”,既不過頭,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確、政策對路,一旦用力過猛,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釀成風險。比如,恢復房地產市場正常運行,去掉一些不合時宜的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制造泡沫,這個教訓必須汲取。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么推?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往遠處看,也是我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線”,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 ■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接下來中央還要專題研究,并盡快推動貫徹落實 ■“五大任務”是一個系統設計,每項任務都很吃重。從具體操作看,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問: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國內社會普遍關注。這項改革是否已形成一攬子成熟的工作方案?從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看,下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 權威人士:中央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往遠處看,也是我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線”,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從全球看,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結構性改革才是走出眼前困境的根本之策,但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西方國家多黨執政的痼疾,沒幾個政治家敢于真正付諸行動,結果是“心想”而“事不成”。我們有制度優勢,一定要形成共識、狠下決心,馬不停蹄向前走,千方百計抓落實,扎實作為見成效。 去年以來,中央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理論思考到具體實踐,都作了全面深刻闡述,從頂層設計、政策措施直至重點任務,都進行了全鏈條部署。在今年1月份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專題研究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路,提出了“五個搞清楚”,即搞清楚現狀是什么,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搞清楚誰來干,搞清楚怎么辦。 按照這樣的要求,中央各部門緊鑼密鼓,認真細致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針對性較突出、政策措施較明確,可操作性也較強。接下來中央還要專題研究,并盡快推動貫徹落實。同時,各地也主動積極開展工作,廣東、重慶、江蘇、浙江、山西等陸續發布了本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不少企業已邁出實質性步伐,主動抑制盲目擴張沖動,收縮戰線、突出主業,有的已從“減量提質”轉為“量質雙升”。 |
相關閱讀:
- [ 05-04]美元貶值中國經濟向好 人民幣中間價創年內新高
- [ 04-26]鄂爾多斯8年前規劃北方陸家嘴 仍有村民喝污水
- [ 04-12]“中晉合伙人”微信群已更名為“相信明天”(圖)
- [ 03-05]中國經濟“巧調控”融入更多“相機”元素
- [ 03-04]傳中國1.27萬億元不良貸款將打包賣給全球投資者
- [ 01-19]2015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25%
- [ 01-10]中國經濟地位角色并未發生實質變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