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美國大城市多年來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不少人安家置業,但近年不斷攀升的房價搞得人精神越來越緊張。特別是中產階層,既沒有富人的雄厚財力,也缺乏窮人享受的優惠政策,被逼得要么改住小房子,要么越搬越遠,直至徹底逃離。 【逃離大都市】 黛安娜·布倫南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聯合學區教自閉癥兒童,原本在市中心租房,上下班很方便。但近來由于房租漲得猛,她覺得吃不消,百般無奈下決定跨過圣弗朗西斯科灣,在對岸的奧克蘭市找個價錢合適的公寓。 沒過多久,布倫南后悔了。原先看上的房子離單位太遠,乘坐公共交通每天通勤時間長達3個小時,即使買車也省不了多少時間。她在猶豫要不要換個城市工作。 如今在美國,像布倫南這樣的人不在少數。由于住房成本節節上漲,越來越多的民眾已經、正在或考慮逃離大都市。以舊金山為例,人口普查數字顯示,房屋價格中位數眼下漲到76.57萬美元,十倍于當地家庭收入中位數。截至三月,一居室月租中位數為3590美元,這對普通家庭來說意味著每年半數收入要貢獻給房租。 與之對應,2006年至2012年,美國十大最富裕都市中半數城市中產階層家庭扣除住房成本后實際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如此看來,中產階層選擇逃離大都市在情理之中。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字,在舊金山、紐約州的紐約市、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華盛頓州的西雅圖等大城市,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數量近兩年均在上升,而中等收入人群卻不斷下降。 “我們現在看到大批家庭和單身族們僅僅是因為應付不了越來越高的住房成本而離開(大城市),”非營利組織、住房開發商聯盟“社區住房組織委員會”負責人彼得·科恩說,“這樣的遷移具有明顯階層特征。” 【“夾心層”的糾結】 美國社會對于階層的劃分從來沒有統一標準。《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根據人口普查數字,將年收入4.5萬美元至10萬美元的家庭劃分為中產階層,結果發現,都市高漲的房價壓力下,這部分人群受到的影響最大。 一般而言,貧困家庭有條件享受相關政府福利和住房補助,雖然申請程序有時繁瑣、拿到住房鑰匙可能要等上個把年頭,但總歸有個盼頭。而對于不差錢的富人,房價多少不會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可夾在中間的中產者,如公務員、教師、警察等,就比較糾結了:房價這么高,我們撤離的話,生活成本是降下來了,但工作發展和子女受教育機會可能會打折扣;堅守的話,就得換個小房子或搬得遠些,生活質量連帶會下降。 波士頓市急救中心工資管理部門一名員工向記者訴苦:她甚至沒辦法換個便宜點的房子住,因為按照當地規定,市政工作人員住所不得超出波士頓邊界,可在市內房租高企的情況下押一付二的方式確實難以承擔,而自己收入水平又不符合政府補助條件,“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在學校、市政廳、社區、街道和社會福利行業,我們都能發現類似的工作人員,”服務行業雇員國際工會新英格蘭地區分會法律總顧問主管珍妮弗·斯普林格說,“這些人處境肯定不容易。” 專家指出,高居不下的住房成本對中產者的影響可能超乎想象。研究顯示,頻繁搬家或居住空間擁擠會拖累子女在校表現,而找房子、還房貸、交房租和通勤時間過長等現實造成的壓力甚至會導致身體健康出現問題。 “去哪兒住?怎么解決溫飽?如何交上水電費?……種種問題都要人們不得不做出艱難決定,同時衍生出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和壓力,”北加利福尼亞州非營利住房協會主管埃米·菲什曼說,“一旦被趕出去,你缺失的不僅僅是住房,還有你的社會網絡、得以獲取資助的體系乃至生活前景。” |
相關閱讀:
- [ 05-08]美國亞裔留學生呈現新趨勢 中產階級和低齡化成主流
- [ 04-29]常外污染事件背后的中產家庭:糾結于轉學與留守
- [ 04-25]美媒:中國中產階級從美中貿易間賺大了
- [ 04-21]被卷走的“中產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