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夢”遭遇“美國病”
2016-05-16 22:07:1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平權之難: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 “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與挫折,我仍然懷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深深扎根于美國夢之中。”1963年8月,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發表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演說,奏響了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權利的時代強音。 半個世紀以來,經過美國各界不懈努力抗爭,種族主義言行被廣泛禁止,少數族裔在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處境有所改善。不過,作為陳年頑疾,種族歧視在美國社會依然“系統性存在”,平權之夢遠未完全實現。 據調查,2015年,有61%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種族關系糟糕,執法司法領域依然是種族歧視重災區,68%的非洲裔美國人認為美國刑事司法體系存在種族歧視。有評論認為,美國種族矛盾尖銳,種族關系處于近20年來最差時期。 2014年8月,美國中部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縣弗格森市白人警察達倫·威爾遜槍殺黑人青年邁克爾·布朗,激起眾怒。而后,圣路易斯地區大陪審團根據既有證據材料,決定不起訴威爾遜。弗格森民眾對大陪審團的決定極為不滿,走上街頭舉行抗議示威。 怒火,迅速從“風暴眼”弗格森蔓延至東西海岸,愈燒愈烈。數以萬計的民眾加入到抗議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的隊伍。“黑人的命也是命”“雙手已舉起,請別開槍”等標語極其醒目。種族歧視,這塊舊傷疤再次被狠狠揭開。人們質問:應許的平等何在? 弗格森之亂在種族歧視、司法不公等表象下折射出非洲裔美國人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陷入困境的現實。有媒體感嘆“美國夢”已終結,認為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平等令越來越多處于社會底層的非洲裔美國人,喪失為實現“美國夢”而奮斗的動力,選擇自暴自棄。 的確,就個體而言,“美國夢”的實現不僅取決于自身奮斗,也取決于外部條件。當本該提供公正、鼓勵向善的制度出現問題時,僅靠個體努力并不足以實現夢想。而明知病灶所在,美國現行政治體系卻似乎仍迷信“美國夢”對社會的自我療傷,不得不說這是個遺憾。 弗格森之亂也是繼2011年“占領華爾街”之后又一次典型的“后金融危機時代”群體性抗議活動。對比兩者,不難看出,雖然參與者訴求不同,但是普遍對自己的生存狀況以及這個國家日益嚴重的經濟社會不平等不滿,對曾經努力追尋的“美國夢”感到失望。 事實上,這種失望甚至憤怒的社會心態也在“反作用”于這個社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施蒂格利茨警告說,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造成社會階層向上流動性減弱,令美國底層人群處于相當危險的境地,美國已步入“脆弱的時代”。 從“占領華爾街”到弗格森之亂,再到特朗普崛起,看似無甚關聯,實則都是“金錢政治”腐化政治體系的必然結果。1%的人口控制著40%的國家財富,不平等情況更是近90年來最為嚴重。難怪有人套用亞伯拉罕·林肯的話指出,美國民主已成為“富人有、富人治和富人享”的民主。 當“美國夢”遭遇“美國病”,是夢想照亮現實,還是現實破滅夢想?“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誠哉斯言!每個國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歸根結底還是要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決定和建設。(參與記者:支林飛、石英珊、柳絲) |
相關閱讀:
- [ 05-15]墨裔移民:重回故土追逐另類“美國夢”
- [ 03-18]美國夢之隊發布里約奧運球衣
- [ 02-25]這個“布魯克林漂”已然被美國夢洗腦
- [ 01-22]華媒揭秘中國留學生美國夢背后的汗與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