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妻子吵完架,周某送女兒去幼兒園,看到女兒不愿走路,他竟把4歲的女兒扔在地鐵站,獨自坐地鐵離開。幸好有好心乘客將孩子帶到地鐵安檢處,地鐵工作人員報警,并通過官微尋找女童家人。
“這個當爸的心真是大!”西安地鐵警方表示,查清原委后已批評教育了周某。
4歲女童地鐵站里獨自徘徊
網友轉發找家人
昨日上午8時許,西安地鐵安遠門站內人來人往。一位趕著上班的女乘客看到一個大約三四歲的女童在徘徊,四周沒有大人跟著,女乘客只得將女童帶到安檢處。
這個可愛的小姑娘是怎么到地鐵站的?家長在哪兒?地鐵工作人員趕緊報警,并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尋找線索,同時查看了監控錄像,發現女童是被一名男子帶到地鐵站的,隨后男子撇下女童,獨自乘地鐵離開。此事立即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轉發,西安公安官微也轉發尋找孩子家人。
父親給幼兒園老師發短信
請她去接孩子
接警后,公安地鐵分局北大街站派出所民警很快趕到,但女童什么也不說。此時,一名女子趕到安遠門地鐵站,找到工作人員。女子稱自己是某幼兒園的老師,女童是園里的孩子。早上8時30分左右,女童的父親給她打來電話,但沒接通就掛斷了。然后女童父親接著又發來短信,意思是女兒在地鐵安遠門站工作人員那里,請她去把孩子接一下。
因為要確定老師的身份以及與孩子的關系,民警將她們帶到了派出所調查。“自始至終,小姑娘都沒有哭過,也不緊張,還玩得很高興”,民警說,他們給女童買來吃的,她吃得很高興,并在所里玩起捉迷藏的游戲。據警方介紹,聯系上女童父親后,男子趕到派出所,孩子見著爸爸,高興地撲了上去。
監控顯示男子撇下女兒
看了幾眼后乘地鐵離開
在地鐵安遠門站,記者查看了當時的監控錄像:上午8時04分,一個身穿深色上衣的男子左手提著袋子,右手牽著一個女孩下樓梯。女童似乎有點不愿走路,隨后,男子甩開女童的手,女童沒站穩,一屁股坐在臺階上。男子并沒有停下腳步,回頭看了看,女童起身后,跟在后面,想追上男子,但很快兩人距離越來越遠。8時10分,男子提著袋子進入安檢,很快,女童在一名女乘客的牽引下也走到安檢處,此時男子剛通過安檢,又回頭看,女乘客帶著女童與他相距只有十多米遠,隨后男子身影消失了。女乘客將女童交給了安檢處的工作人員,說了幾句話后離開。
站臺監控顯示:8時11分,男子在站臺北側等車。1分鐘后,他獨自上了前往會展中心方向的地鐵。
孩子父親已認識到了錯誤
表示不會再犯
昨日上午10時許,女童父親趕到了北大街站派出所。
經民警詢問得知,孩子父親是湖南人,姓周。昨日早上和妻子吵架后,他送女兒上幼兒園,進地鐵站時,孩子不愿走路,要父親抱,原本心情就不好的父親想起平時對孩子頗多溺愛,孩子比較調皮,就想把孩子“冷”一下,給個教訓。他雖然甩開了孩子,但一直在回頭觀察,發現有女乘客領著孩子到安檢處后,覺得女兒很安全不會丟失,才乘地鐵離開。中途倒車后,他坐到了康復路站下車,一出站就覺得還是不安全,就給幼兒園老師發短信請代接孩子,但沒有收到回復,估計老師在忙碌沒看到,他又打去電話提醒老師。
對把孩子丟在地鐵站的行為,地鐵警方進行了調查,確認周某是第一次這樣做,就對其批評教育,周某也認識到了錯誤,表示不會再犯。
>>其他家長
有過類似行為 但沒敢真丟下
由于幫孩子家人的信息被很多網友轉發,不少網友也對周某這種行為進行了批評,認為這個父親做得過分。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家長,竟發現大多都有過類似的行為,但沒有像周某這樣真的一走了之。趙先生說,他的兒子小時候也很頑皮,經常走著走著就賴著不走了,“我也嚇唬過他,把他甩開,讓他一個人在那兒待著,不過我都沒敢走遠,就是躲一邊看著。”
也有家長表示不會嚇唬孩子,“遇到孩子耍性子都頭疼,但我沒假裝走過,我覺得這樣可能會讓孩子有種被拋棄的感覺,會有不好的影響。”
>>心理專家
父母要“溫柔的堅持和不帶惡意的拒絕”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楊逍認為,周某的作法是“過激”的,“如果父母是躲在一邊看,是可以的,如果真走了,就是一種拋棄。”她說,想糾正孩子的任性,首先要保證安全,在此基礎上,給一點的教訓是可以的。她提到,父母應該堅持“溫柔的堅持和不帶惡意的拒絕”,即是該堅持的一定要堅持,說不買就不買,但語氣要溫柔,同時,拒絕要是善意的,比如不讓吃零食是為孩子健康,如果以不讓吃飯來威脅孩子就是惡意的。“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堅持原則的,慢慢也會產生規則意識。”
楊逍認為,像周某這樣扔下孩子獨自離去,肯定會對孩子造成影響。“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拋棄,對于未成年人來說,最害怕被父母拋棄,會讓孩子產生恐懼。長遠地看,會讓孩子對他人產生不信任感,因為連最親密的人都能‘拋棄’她。”她說,這種事件過后,如果孩子表現反差較大,就需要進行情感上的應急處理。
楊逍說,除了這種“拋棄”,還有一些常見的教育方式不可取,比如不堅持原則,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達到目的是因為鬧的時間不夠長,時間一長,孩子就沒辦法管了。還有一種就是“有條件的愛”,比如以學習好、聽話為由答應來孩子要求,“對孩子的愛最好是無條件的,一是要心甘情愿,沒有附加條件,二是經濟能承擔得起,滿足這兩點,就是無條件的愛。” 記者 寧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