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太行山,剛剛下過一場大雪。在河北邢臺前南峪村,裹著厚棉衣的李保國來到了蘋果園里。 “李老師快給我們講講,冬季的蘋果咋管理?”村民們急切地圍上來?!啊サ糁绷l,不留扇子面’。像這棵樹,凡是往上長、往起抬的枝,超過40厘米一概不要。現在不舍得剪,以后就會長成大鍋蓋,影響采光……”李保國一手持剪、一手拿鋸,手起枝落。 “脫貧為科研出題,科研為脫貧解難” “作為一個林業專家,一定要了解農民,給他們聽得懂、用得上的知識?!崩畋f,農民最講究眼見為實,要讓農民把技術學到手,必須先做給他們看,再帶著他們干。 1981年,第一次到前南峪建灘隊指導蘋果管理,年輕的李保國遭到了質疑。隊長鄭津玉問:“你多大了?”李保國說:“我58年生?!编嵔蛴裾f:“我56年就開始管蘋果了,我們這兒來的教授多了?!崩畋f:“給我100棵樹?!?/p> 一年后,李保國的果樹長得最旺、果子個頭最大、總產最高,來買蘋果的都先買李保國樹上的。隊員們對這個年輕人徹底服了,紛紛來找他取經。 “脫貧為科研出題,科研為脫貧解難?!边@是李保國在山區扶貧追求的目標。1996年,他跟隨河北農大科技救災團來到崗底村。大洪水剛剛沖毀了村里的250多畝耕地。看著時任村支書楊雙牛難過的樣子,李保國悄悄在一個煙盒上寫了個電話號碼,遞給楊雙牛,說:“我可以幫你們富起來。” 如約而行,李保國帶著同在河北農大任教的妻子郭素萍搬到了崗底村住下來。白天,李保國一座山接一座山考察;中午啃一個饅頭,喝壺涼白開;晚上,他仔細整理考察數據。半個月下來,李保國跑遍了全村的溝溝坎坎。 很快,李保國為村子作出致富規劃:一是人均2畝蘋果,平均收入2萬元;二是人均發展板栗5畝,平均收入5000元;三是人均2只小尾寒羊,平均收入3000元。 此后,李保國又推廣蘋果套袋技術,這項新技術當時在河北省尚無先例。“蘋果不見光還能長?”面對群眾的不理解,李保國拿出5萬多元科研經費買來紙袋,手把手教村民套袋。秋天,套袋蘋果又大又紅,5兩到6兩的每個賣10元,8兩以上的每個賣50元,最高的賣到了100元,而沒套袋的蘋果還是賣不上價錢。這下,群眾服了。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