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技術,就掌握了脫貧的金鑰匙” 有一年,春季開花時節下了大雪,李保國打電話到崗底村,讓人都上山,把樹上的雪都搖下來,然后把村里能發煙的東西都運到山上,夜里12點開始熏煙,一畝地四到五堆。第二天,李保國不顧雪后路滑,來到了崗底村。 花凍了85%,果農們垂頭喪氣,村干部楊和平說:“這下完了。”李保國一戶一戶看過后說:“問題不大,有10%的花就夠用了。”他馬上召集人,部署到外地找花粉,人工授粉。那一年崗底蘋果不僅沒減產,反而增收了。 在蘋果管理實踐中,從套袋、去袋、轉果,到摘葉、鋪反光膜、施肥,李保國獨創了128道蘋果生產管理工序,并印成“明白紙”,讓村民像工人生產標準件一樣生產蘋果。崗底村注冊的“富崗蘋果”多次獲獎,并獲得全國馳名商標。 如今,“富崗蘋果”連鎖基地發展到太行山的369個村,種植面積5.8萬畝,產量超過1億公斤,7萬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除推廣蘋果栽培管理技術外,李保國還積極推廣板栗、核桃等多種技術。他為臨城縣的綠嶺公司探索出了優質薄皮核桃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體系,使過去草都長不好的荒崗栽上了“搖錢樹”。2002年,市場上的普通核桃每公斤不到4元,李保國指導生產的薄皮核桃,一上市就賣出了每公斤30元的高價,而且供不應求。 30多年來,李保國示范推廣36項標準化林業技術,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他直接幫扶三四十個村莊,間接帶動發展起來的村莊數百個。許多世世代代在荒山上“刨食”的農民腰包鼓起來。 多年來,李保國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余次,培訓人員9萬余人次,許多果農都成了“技術把式”。崗底村民劉麥林在管好自家果園的同時,給周邊村的蘋果園當技術指導,最忙時指導著四五個果園。 “掌握了技術,就掌握了脫貧的金鑰匙。”年近花甲的李保國說,“這輩子最得意的事兒,就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了‘我’。”(記者 耿建擴通訊員 宋國強)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