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向陽紅09”船5月20日電(記者潘潔)“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0日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溝西側溝壁繼續大深度下潛作業,最大下潛深度6351米,這也是“蛟龍”號在該海區的第4次科學應用下潛。 此次“蛟龍”號下潛主駕駛傅文韜說:“這是‘蛟龍’號第一次在深淵區走這么長的測線距離。” “蛟龍”號當地時間20日7時17分布放入水,17時40分回收至甲板。水中時間10小時23分鐘,海底作業時間3小時42分鐘。 據介紹,本次下潛開展了約兩公里的近底航行,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視頻照片;獲取橄欖巖樣品4塊、短柱狀沉積物插管6管、海參和多鱗蟲各1個;獲取16升近底水樣及近底多環境參數;開展了潛航員學員海上實艇主駕駛培訓。 “此次獲取的原生狀橄欖巖樣品非常難得,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雅浦海溝的地質演化過程,”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研究員楊耀民說。 本次下潛發現,6000米至6300米水深段主要為黏性較大的沉積物分布,6350米處見大量石林狀橄欖巖分布。在上述水深段,蝦、多鱗蟲、海星為優勢種。 此次隨“蛟龍”號下潛的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王春生說:“通過這次以及前幾次下潛,我們發現在海溝生活的生物成帶分布比較明顯。海溝、海綿等固著類生物在6000米以淺雖有分布但量比較少,6000米以深幾乎絕跡。其他的游動生物包括蝦、水母、多鱗蟲、海參等則分布范圍較廣。” 據了解,“蛟龍”號還將在雅浦海溝再進行一次下潛作業,計劃于23日結束該海區的所有作業任務。 |
相關閱讀:
- [ 05-20]“蛟龍”號在雅浦海溝完成大深度下潛
- [ 05-10]“蛟龍”號結束維嘉海山區下潛作業
- [ 05-01]“蛟龍”號在維嘉海山繼續科學應用下潛
- [ 03-04]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水陸兩棲飛機“蛟龍”今年首飛
- [ 12-16]蛟龍號技術首次商用 全通透載客潛水器試運營
- [ 09-18]蛟龍號裝備科普基地落戶福州 規劃建設6大功能區
- [ 06-18]"6·18"今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創新真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