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在瑞士日內瓦舉行記者會。 世界衛生組織(WHO)19日發布報告說,2000年至2015年,全球人類預期壽命增長了5歲,是上世紀60年代以來最快增幅。然而,國家內部、國與國之間的健康不平等現象依舊存在。 這份報告題為《世界衛生統計2016:針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健康狀況》。世衛組織界定的非洲區域表現最佳,創最大增幅。受益于兒童存活率的提高、瘧疾有效控制和治療艾滋病病毒的進步,非洲地區預期壽命增長了9.4歲,至60歲。 上世紀90年代,由于艾滋病肆虐,非洲區域的人類預期壽命呈現下降趨勢。而過去15年扭轉了這一勢頭。 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說:“世衛組織在降低可預防和可治療疾病所引發的不必要病痛和過早死亡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然而這些進步是不均衡的。” 世衛組織強調,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居民的預期壽命差距很大。 全球2015年出生的兒童平均預期壽命是71.4歲,其中女性73.8歲,男性69.1歲。不過,一個孩子的預期壽命還取決于他或她生在哪里。報告顯示,29個高收入國家的新生兒預期壽命在80歲以上,而22個撒哈拉以南國家的新生兒壽命在60歲以下。 日本女性的預期壽命為全球最高,為86.8歲。瑞士男性的預期壽命為全球最高,為81.3歲。塞拉利昂的壽命為全球最低,女性50.8歲,男性49.3歲。 世衛組織指出了提高全球人均壽命的幾個關鍵舉措,包括降低全球煙民人數(現為11億),向日常飲用污染水的居民提供干凈水源。(劉學)(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05-18]世衛組織:中華臺北參與WHA基礎"一中原則"從未改變
- [ 05-18]世衛組織:全球兩億女性曾遭受生殖器切除之苦
- [ 05-13]臺媒:世衛報告顯示空氣最差五大城市 四座在印度
- [ 05-13]世衛組織提醒赴里約奧運會人員防范寨卡病毒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