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設長足發展 西藏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安全屏障。 和平解放前,西藏根本談不上宏觀生態建設和綜合環境保護。和平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著眼建設美麗西藏,始終把生態環保作為底線、紅線、高壓線,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全面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實施天然草地保護、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重要濕地保護等10項工程,有效保護了生物多樣性與重要生態區。 “目前,我區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處,總面積41.22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區國土面積的34.35%。2015年掛牌成立了中國目前面積最大、海拔最高和物種最典型的西藏羌塘藏羚羊、野牦牛國家公園。”自治區林業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云丹說,我區嚴格實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嚴把準入關,對“三高”企業和項目做到了零審批、零引進。 在全國率先建設江河源生態功能保護區、納木錯和羊卓雍錯納入國家良好湖泊保護試點、山南林芝列入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取得新進展。“‘十二五’期間,自治區全面推進‘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植樹造林516.6萬畝,林業帶動群眾增收42.8億元,全區水、大氣、土壤質量均保持優良。”云丹說。 西藏濕地類型豐富,是世界上特殊的高原濕地分布區。2011年3月1日,自治區正式實施《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建立濕地資源檔案,對退化的濕地采取補水、限牧、退耕、封育等措施進行恢復,使我區的濕地資源保護實現有法可依。目前,我區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國家濕地公園、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重要濕地等多種方式的濕地保護體系正逐步形成。 近年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政府及職能部門緊緊圍繞構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確保生態環境良好的要求,不斷加強環境法制建設,先后頒布實施了《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考核辦法》等一系列環境保護法規、規章,逐步建立起具有西藏特色的環境法制體系,使我區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逐步邁入了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形成了有法可依的良好局面。 到目前為止,西藏仍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西藏的水環境、大氣環境基本沒有受到污染,江河、湖泊水質全部為I、II類,水和空氣質量處于全國前列,全區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環境持續良好。西藏已經初步走上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齊頭并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65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瞬間。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創造了65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 西藏和平解放65年的歷史證明,西藏的發展進步是與祖國的統一、發展和中央的關心、全國的支援分不開的。沒有祖國的獨立、統一和富強,就沒有西藏社會的新生和發展。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西藏才有繁榮進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
相關閱讀:
- [ 05-23]西藏昌都市考察團來嵐:對臺灣手工皂情有獨鐘
- [ 05-23]西藏昌都市考察團來嵐調研 尋求機會攜手走向世界
- [ 05-23]蓄勢發力再跨越 ——寫在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之際
- [ 05-22]新西藏,從這一刻啟程——專家學者談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
- [ 05-22]西藏日喀則兩縣發生4次地震 未造成人員傷亡(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