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日本攝影家飛田晉秀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曾30多次深入核災區,拍攝了大量照片,現在是“3·11甲狀腺癌家族會”發起人之一。這張東京電力公司2013年8月22日拍攝的照片顯示,一名工人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儲水罐附近監測輻射值。
這是2016年4月19日在烏克蘭北部切爾諾貝利拍攝的為日本福島核電站祈福的紀念碑。新華社記者戴天放攝 中國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陳曉秋認為,福島核事故今后需要關注的后續工作包括:核事故后的環境恢復與補救行動、生物生存環境影響、對人類的輻射影響、消除污染程度和廢物處理等。 相關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政府有意“淡化”核事故影響,從國際上講是其缺乏道義與責任感的表現;從其國內來講,意在逃避各種政治壓力,避免影響日本形象,尤其是擔心外界質疑2020年東京奧運會是否安全可靠。 美國專家比塞勒強調,未來應有國際調查委員會或國際科學家對福島核事故的影響展開長期研究,尤其需要獨立的第三方調查。 斯捷潘年科也認為,就如日本政府在福島核事故信息披露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那樣,國際社會似有必要研究制定一項監督跨國界重大事故信息披露的標準。 民間環保組織“FoE Japan”理事滿田夏花則對日本政府加速福島核災民返鄉的新政策非常不安。根據這項政策,最晚到明年3月,政府將解除福島核電站周邊的“居住限制區”等核污染區域的居住禁令,涉及5.5萬民眾。而為促使居民返鄉,當局將在2018年3月前停發對這些民眾的避難補貼。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