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污染已跨越太平洋抵達北美
2016-05-24 14:45:25??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至今已有5年,其后遺癥并未徹底清除。日本和美國一些專家近日表示,福島核事故泄漏的放射性污染物已經隨著洋流橫跨太平洋,對北美西海岸造成影響。但令美國專家感到奇怪的是,美國聯邦機構不支持相關的海洋研究。 日本海洋大學副校長、日本海洋學會副會長神田穰太對新華社記者說,銫137是福島核事故泄漏的最主要放射性物質,泄漏到海洋中的量一般認為在1萬萬億貝克勒爾到2萬萬億貝克勒爾之間,也有研究者認為高達5萬萬億貝克勒爾。 神田穰太在電腦上展示的海洋放射性物質模擬動態圖顯示,現在太平洋西側海域的放射性銫水平反而沒有東側的放射性銫水平高。這說明隨著洋流運動,放射性銫已經到達美國西海岸。 還有多位專家持同樣觀點。早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后不久,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研究員中野政尚就對放射性銫在海洋中的擴散情形進行過計算機模擬,結果認為放射性銫順著洋流將在5年后到達北美,10年后有些又會回到亞洲東部,30年后幾乎擴散到整個太平洋。 日本福島大學環境放射能研究所教授青山道夫也在2015年說,預計一年內將有約800萬億貝克勒爾的放射性銫到達北美大陸西海岸。 北美科學界已經有了實地調查證據。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去年刊登加拿大貝德福德海洋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的報告說,在北美太平洋一側沿海檢測出了來自福島核事故的放射性物質。 這種放射性污染可能對海洋魚類和生態系統造成影響。在這方面日本已有較多調查結果,如青山道夫發現福島附近海域的鲪魚體內放射性銫濃度依然很高,還有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等機構發現,在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30公里海域內,一種名為疣荔枝螺的小型海螺已完全不見蹤影。 但是美國官方對來自日本的核污染已抵達家門口的態度卻有點奇怪。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專家肯·比塞勒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美國聯邦機構不支持在日本或美國沿海進行相關研究,“我對此感到失望”。 他說,應該有國際調查委員會或國際科學家對福島核泄漏事件的影響展開長期研究,還應該建立常規項目以監測海洋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幫助公眾了解污染源的種類,以及對公共健康的影響。(綜合新華社記者黃堃、華義、藍建中、郭爽報道) |
相關閱讀:
- [ 04-02]日本福島核污染垃圾堆積如山 居民苦不堪言
- [ 03-26]福島核污染食品疑在日本境內造假后銷往臺灣(圖)
- [ 04-04]北海道函館市就新建核電站狀告中央政府 要求停建
- [ 04-03]日本公明黨呼吁政府在廣島或長崎舉辦廢核峰會
- [ 04-01]日本福島首次解除核電站事故避難指示
- [ 04-01]日本民主黨與政府召開會議 未就核電出口達成一致
- [ 03-31]日本政府要求東電就福島水產價格低迷向漁民賠償
- [ 02-28]法國紀錄片披露日本掩蓋核污染真相 引發憤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