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24日消息(記者張奧 實習記者曹婷玉)職場上人與人之間到底應該保持一個怎樣的距離呢? CC剛跳槽到了一家新公司,她最反感的事情又要重新經歷一次。同事、上司閑聊時打聽她的個人隱私:結婚了么?老公是干什么的?老家是哪里的?父母的工作?在北京你住哪里?房子是租是買?上一份工作,多少錢?...... CC也知道,吃飯的時候不就是要聊點輕松話題嗎,不說沒辦法拉近距離、不合群,可說了,就等于把自己的隱私全盤托出。 這些話題和工作有關嗎?同事之間的“背景調查”,到底是為了增進了解還是為了日后看人下菜碟呢? 圈子共鳴 @晨晨:我是剛進入職場的菜鳥,上班沒幾天,老板問我,你住哪里啊?我很老實的說,在公司附近租的房子。老板眼睛放光,把大門的鑰匙給我了,讓我每天負責開門、鎖門。有人加班,他就讓我去順手幫忙,每次都是那句話“反正她住得近”。 @阿牛:其實大家聊這些基本都是沒話找話化解尷尬,你以為我真的對你私生活感興趣嗎?如果在這些基本的事上都撒謊就別混職場了,別人早晚都得發現或揭穿,那時候就是人品問題和誠信問題了。 @笑看云峰:工作就是工作,何必聊太私人的話題,恨不得問你祖上三代,瞬間變成你的閨蜜。他們問我,你家里是做什么的,我說點小生意。馬上就追問,什么產業....我后來懶得理他們,好嘛,以后逢人便開玩笑說,我是產業巨子。 @hoho:第一家公司我沒經驗,因為是辦公室里最年輕的一個,他們問什么,我就老實的回答什么,一點好處沒有。飯局上一沒話題,就聊我的私事。換了公司之后,我吸取教訓,絕對要給自己留空間,能不說的堅決不說。同事之間的合理空間是必須的,不能太近。 @魚兒:打探隱私簡直防不勝防,最討厭假借給介紹對象的這種。 打死也不說 小艾在某國企工作,他們公司里很多都是關系戶,大家對彼此的背景都很留意,她剛進公司時,間接問的、直接問的都有,讓人很不舒服。 小艾:“5年前,我到一家國企,這里收入不錯,進來的話肯定很不容易的。同事們都會直接或間接的打聽我的身份、背景,你家里是干什么的。印象特別深的是一個級別很高的領導,特別直白的問過我說你爸爸干什么的,他叫什么名字。因為畢竟是領導,可能會影響前途什么的,回不回答可能都不太好。對付同事很簡單,岔開話題或者是開點玩笑就過去了。領導比較慎重,當時大領導是在飯桌上問我,我當時就自罰了三杯,一句話也沒說。” 看到這種架勢,沒關系也沒背景的小艾左躲右閃,不愿意把自己的情況說出來。 小艾:“其實我沒什么背景,只不過是一個有經驗的會計,當時公司急缺人,我就進來了。這么多年給我的經歷,如果我透露我的身份,后面的工作可能特別不好干。” 隨便閑聊or存心打探,要如何分辨呢? 阿嬌在一家會計師事務工作,她們是項目制,彼此不會長期在一起工作,基本上不用打探別人,可就是閑聊,偶爾被問到隱私也覺得很尷尬。 阿嬌:“我剛進入公司的時候,一起做項目的時候,大家會討論合伙人,有沒有結婚,就在茶余飯后娛樂一下。大家在事務所工作,人際關系還是挺好的,相對比較簡單,不需要巴結或者是討好領導什么的。不過當聽到別人談論我的時候,心理也不好受,因為誰都不喜歡被別人談論。” @富姍姍:我在一家信托公司上班,金融機構水很深,有很多員工都有非常神奇的背景,他們每天貌似神仙,衣著光鮮從不加班從不按時來。我們算是接口部門,如果我不察言觀色、找機會問出他們的背景,無意間得罪了他們,會吃虧的。 |
相關閱讀:
- [ 05-24]國企前高管一億元家產須說清楚
- [ 05-24]前國企高管被舉報仍稱家產上億 媒體:來說清楚
- [ 05-23]山西出臺一攬子“煤炭供給側改革”方案 國企改革破題
- [ 05-20]中國計劃三年內完成處置345戶“僵尸國企”
- [ 05-19]清末國企掌門人盛宣懷的紅黑人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